阅读记录

第十章 去总部之前的······[1/2页]

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回独立团的路上,李云龙迅速整理好了心情。
      十几年的战争生涯,数不清的起起落落,见惯了的生死离别,铸就了李大团长超一流心里素质,他从不纠结已经过去的,无法改变的事情。
      价码已经谈成,木已成舟,再纠结后悔毫无意义。
      不如放眼向前看。
      “这次是大意了。”
      “听到有一百六十个军官干部,高兴的有点得意忘形了,一时间失了方寸,当时旅长明显是狮子大开口,自己居然满口答应了。”
      “大意了,大意了。”
      “今后谈生意,哪怕再满意,也要压一手价!”
      默默记下这次的教训,并吸取教训之后,李云龙迅速投入了下一场生意的谋划中。
      旅部行圆满完成。
      虽然花费远超了预算,本来只打算花费个五百吨粮食的,结果花掉了两千吨粮食,还被薅走了五匹大骡子。但收获同样是远超预计,一百六十个军官干部,彻底解决了独立团的军官缺乏问题。
      甚至还到手七个机械技术兵种。
      “现在还剩两千四百吨粮食。”
      骑着马,走向会赵家裕的路上,李云龙心里掰着手指头数着。
      接下来就是总部了。
      “总部的预算是两千吨粮食。”
      李云龙数着自己的价码。
      他给独立团留下了四百吨粮食的存量,其他都支援其他根据地,当然,顺便也要点好处。
      总不能白给不是?
      虽然按照他的计算,维持高强度训练的情况下,五千人规模的独立团每年需要消耗大约一千三四百吨主粮,既每天三吨多,但实际消耗是没有这个数量的。
      赵家裕地处密集山区,附近只有山林马道,一直都是稳固根据地,群众基础很高。
      最近有鬼子驻扎的,也是五十公里外的平安县,而且只有一个大队的鬼子,还是个二线大队,加上伪军才一千多人,以独立团的实力,鬼子除非再次发动一万大军来强攻,否则这里就是稳固的根据地。
      在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不需要随时准备转移,部队就可以从事生产。
      自己种植粮食,自己养牲畜。
      五千战士,五千吃饱喝足的家伙,那就是五千壮劳力,平时训练和警戒,农忙的时候完全可以调集一部分去地里干活。
      还有大骡子。
      不仅仅运输是好手。
      农业生产,大骡子也是非常抢眼,耕田犁地,挑拉驼运,那效率,一头最低赶得上十头牛,还比牛耐力足,好养活,不容易生病。
      缺水的时候,甚至可以给从河里运输水来浇地。
      遇到荒年,一年到头没几场雨下的情况,小麦玉米需水量大,靠着大骡子运水满足不了,毕竟部队不可能去和老百姓抢上好的地,独立团能种的都是一些偏僻旱地,但小米啥的,还是没问题的。
      只要度过前期几个月时间,独立团就能逐步自给自足,那时候粮食消耗将会极大的降低。
      更别说还能找鬼子,赚粮食。
      打鬼子,那可比种地划算多了,随便干掉一个鬼子的技术兵种,那就是一个丰收年,堪比搜刮了一个大恶霸地主的粮仓。
      定好自己的和荷包之后,李云龙心里开始琢磨:
      “继续要点基层军官干部,这个越多越好,反正抗大那边第一批是八百人,总部那边肯定还有不少,就拿一千吨粮食换吧。”
      “再换几个会使山炮的炮组,最好是三个,这个得找师长或者老总才行,嗯,两门120迫击炮,加上一千吨粮食,肯定能到手。”
      “这样,加上岩盛自己,就有六个合格炮组,山炮连就能尽快形成战斗力,想必,小鬼子已经开始维修太原机场了,得加快速度!”
      “还有,找陈老弟多换点医疗包,去老刘哪儿多培训点军医,部队里军医不够了。”
      “还有·····”
      经历了寿县保卫战,以及大扫荡,李云龙也发现了独立团所面临的问题。
      团里军医不够,虽然有医疗包,药品充足,但医生严重不足,每个连都分不到一个,导致很多战士没来得及救治,或者错误的救治。
      等到李云龙回到赵家裕,已经是深夜时分。
      刚进团部,李云龙就看到赵刚和孙德胜坐在桌子前,对着一本书嘀嘀咕咕,看那模样,是孙德胜在向赵刚讨论些什么。
      油灯下,两人异常专注,丝毫没有注意到李云龙的进来。
      “对了··”
      看到这一幕,李云龙心里一动。
      “还得去找张万和要点知识分子,最好是大学生,老赵一个人负责全团的文化知识培训,也太累了,大骡子畜牧场,加上技术,张万和肯定会同意。”

第十章 去总部之前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