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841 军工科技全面升级[2/2页]

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落寞的蚂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以前吧,咱们其实也有一些国内自产的机床,可以凑合用。
      总能在没有外国机床的时候,将就着用。
      但是吧这些国产机床有个问题,那就是稳定性不够。
      比如人家的机床24小时不停机,连轴转,用上一个月,只要你该停机保养,和该对刀自检的时候都做全了。
      就不会有啥大问题。
      但国内的机床就不太行,可能连续用上三五天,就这里有点小毛病,然后有过个三五天,就是那里有点小问题。
      而机床最忌讳的就是开开停停,因为一旦在工作期间停下来,那可能就意味着一个工件报废了。
      而这样的报废,可是会大大提升成品的成本的。
      如果大批量的出问题,就会导致成本疯狂提升。
      最后就是咱们,多方资源互相支援的这种体制,也是承受不起那样的成本。
      除非是进入战时状态,可以不计成本的情况下……
      但和平时期,那样做肯定不行。
      可是现在有了星火科技,咱们终于是可以腾出手来,对咱们的国产机床进行改造了。
      以前不够稳定,那肯定是光栅不够精准,又或者是铣头不太行,其实主要都是某些零部件的精度不太够。
      甚至一些关键部位的核心零部件是要靠进口的。
      而这样组装起来的机床,因为每个零部件本来自身就有公差,都是0.0X的公差。
      可是最后组装到一起之后,整台机床的精度也就只能做到0.X是公差了。
      可是对于军品来说0.X的公差那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得是0.0X的公差才算可以。
      而且公差一旦大了,机床用的时间久了,就会松松垮垮,导致公差会变得更大。
      而现在有了星火科技的二代机械手式柔性加工机床,以前咱们精度不够的零部件就都可以自给自足了。
      以前靠进口的,也都可以自产了。
      这样一来,那些以前作为备胎的国产机床的性能,在改造之后,就比以前上了一个大台阶。
      甚至有一些都可以做到直接和欧洲货比肩的地步了。
      如果不能升级改造的,那就直接用机械手式机床来改,看看能不能把机械手机床,改成生产军用工件的机床。
      就是这样的改进,让咱们的军工加工水准直接就上了三个台阶。
      也正因如此,得了好处的可就绝不仅仅是空军了,海军作为一大技术兵种,也成了这次星火科技爆发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很多军舰,和潜艇的性能都比以前有了重大提升。
      而这次星火科技,提出他们可以为海军研发一种全新的潜艇隔音瓦。
      这个计划光是刚一提出来,就立刻引起了海军的关注。
      并且直接派了专家组过来,而在听了星火科技方面专家的讲解之后,几乎当场就拍板立项了。
      而且这种可立粉还绝不仅仅是可以用来制造潜艇用的隔音瓦,还能够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比如还是以芳纶作为骨架,然后用这种可立粉作为薄膜,然后把气凝胶夹杂在中间的话,就可以做成一种超级隔热材料。
      气凝胶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材料。
      可悲的是,这种材料居然是一个华裔科学家发明的,这位叫邹泽的科学家同样是来自大陆,可最后却供职于NASA!
      而这种气凝胶,就是他发明的被称之为最伟大的航空材料之一。
      这玩意是由百分之八十的空气,和百分之二十的纳米多孔材料组成。
      重量仅为同体积空气的三倍,如果泡在空中,还能浮起在空中。
      而这种材料,非常坚固,并且还有非常好的隔温保暖,和降噪的特效。
      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器的外层,作为保护层,仿制摩擦起火的作用。
      可以说鹰酱那边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每一次发射上天的火箭,或者航天飞机的外层保护层,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
      而咱们也是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在这种材料的制造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尤其是最近十年,咱们的3D打印技术开始成熟,并且大量展开实际应用之后。
      这种气凝胶对咱们才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
      而咱们的太空员乘坐的太空舱和返回舱的外层,也大量的使用了这种物质。
      而且不光是用在宇宙飞船上,在军用飞机上,这种材料也有大量使用。
      比如在鹰酱的F16,和F22还有F35战斗机的进气口,还有尾喷管上,就都大量使用了这种保护层。
      就是为了降低进气口和喷口的温度,保证这些战机的隐身效果,不被敌方雷达和红外探测仪发现……

1841 军工科技全面升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