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要知道出了LNG船,在普通的民用船舶领域,咱们可是早就追上了南朝国的。
      可说实话咱们做的一直都是比较低端的产品,附加值不高。
      普通的货船,以一艘五万吨的为例,其实利润空间并不很大,甚至可以用非常微薄来形容。
      有时候很多船企,真是连一点辛苦钱都赚不到,甚至是赔本在赚吆喝。
      很多船企,其实就是在混当地的政策补贴。
      而且考虑到造船是周期性较长的工作,最关键是在工作期间内,汇率还会经常发生浮动。
      如果有时候赶上一个不好的周期变化,汇率往往浮动那么几个点,就已经把这些船企的利润全部吞噬掉了。
      所以普通船企如果没有一些技术的话,真的很难提高利润,来对抗风险。
      但是如果有这种双燃料发动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近几年,南朝国的三大船厂,可不止是在LNG船上独领风骚。
      在高端民用船舶领域,人家也是频频出击,咱们国内的船企,只能去抢夺世界上那些中低端需求的订单。
      而人家可是专门承接高端订单的,他们的客户往往都是比较知名的大型远洋船企。
      比如马士基,万海,太平船务等等,还有最有名的一个是刚刚倒闭没多久的韩进。
      这些大型航运企业,如果又订单,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朝国的船企。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的双燃料系统很过关。
      没参在远洋航运企业里工作过的人,可能不知道,其实船舶造成的空气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最早的船舶基本烧的都是重油,所以那时候的轮船只要开起来,那就是浓烟滚滚。
      而二战之后,化工企业的水平提高一些,船只就开始烧柴油了,虽然污染问题稍微缓解了一些,但其实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在2000年初的时候,国际环保组织就曾经做出过计算,船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每年是航空业的2倍。
      而其中每年氮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量,则要分别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百分之三十和二十!
      所以从2004年开始,全球就有很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上排放控制区(ECA),就是对过路的船只严格进行废气排放的要求。
      这些地区就包括,整个波罗的海,北海,北美,北美加勒比海,墨西哥湾,阿拉斯加海鱼,东京湾,香江,新加坡等等诸多知名重要水道,和海域都设定了严格传播废气排放管制条例。
      所以从那个时候期,世界上很多船舶制造企业,就都开始纷纷研究双燃料发动机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使用LNG是绝对无污染环保的燃料,但如果光是使用LNG又很不划算。
      毕竟LNG的热值比较低,说白了就是烧起来没劲,能够给船只提供的动力不是很强。
      万幸的是一般的散装轮,对航速要求也并不高,只要满足1520节即可。
      而大型集装性货轮的速度要求,也不过就是2025节。
      所以只要不是高速军用船只,和特种船只,其实LNG作为燃料给船舶提供动力还是足够的。
      尤其是进入那些废气排放管制的海域,只要切换到LNG动力系统,维持经济巡航就可以了。
      毕竟如果全部使用LNG燃料的话,那么以目前货轮的燃料仓而言,基本也就能满足10000海里的航程。
      如果在加上一个柴油油箱,那就能增加18000海里的航程。
      而这种双燃料箱配置,已经是目前主流货轮运载量之外对船上空间的极限配置了。
      毕竟如果你装太多的燃料,就不能保证运足够多的货了。
      其实很多条件,人家世界各国的船舶制造企业,早就已经研究透了。
      更是又一些主机厂,早早就已经在双燃料领域开始布局研究了。
      其中启动最早的,就是芬兰的瓦锡兰。
      可能很多人听说过芬兰的诺基亚,但却不知道在这个国家,还有另外一家非常有名的企业,那就是瓦锡兰。
      这家企业在欧洲重工领域,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人,曾经几经沉浮,有几次差点破产,但却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又重新回到了业界之巅。
      现在他们自己不造船,却专门给全世界各地的船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甚至南朝国三星重工的双燃料发动机体系,就源自于瓦锡兰的技术支持。
      而这家企业和咱们国企的企业,合作也非常紧密,比如镇江的两家船企,还有中船,玉柴等等都是这家企业的合作对象。
      这家企业在船用螺旋桨,辅助电机,以及中速柴油机方面,给国内的诸多船企提供了非常多的技术支持。
      当然这技术支持可是要花钱的……<

1542 一查吓一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