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结果现在呢?却被特斯拉打的落花流水,基本已经处于退出市场的边缘了。
      反而是他们从外面收购的很多项目,倒是做的非常不错。
      这种奇怪的现象,也一直困扰着谷歌,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与他们同病相怜的就还有夏普。
      当年日本人,也只执拗的认为,最好的就是他们的等离子液晶技术。
      至于什么LCD,LED都是垃圾!
      所以他们下了血本,去研究押注等离子液晶技术。
      结果现实给他们狠狠的上了一课,他们的等离子液晶电视,确实很不错。
      可最后却也成了他们的掘墓人。
      因为在等离子液晶方面大把的投入,可在市场上却换不回来合理的回报。
      最终公司因为连续亏损,就只能卖掉了。
      由此可见一个错误的科研方向,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损害。
      象谷歌那样的巨无霸,因为财大气粗,背靠米国市场,背后还有无数的金主。
      所以人家亏得起。
      而像夏普这种,曾经也是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一哥,结果就行差踏错了一步,最后就落得个卖身出局的惨淡下场。
      所以肖锋虽然鼓励公司内部员工用于创新,可却也同样会对员工们的创意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批。
      从项目立项,上会,再到过审,虽然时间也就短短的两周。
      而审查委员会里面的克隆专家,也许对这个时代的一些科技很不了解,但对于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他们还是在清楚不过的。
      所以只要大概看了立项报告,在听听那些科研人员对项目未来的想法。
      他们就能判断出,这个项目将来是否有发展潜力。
      然后在决定,公司是否会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投资的力度是多少,能够拿到多少回报等等。
      而在这种审批流程制度下,现在第九实验室面对的问题,就是公司员工的创新能力严重的不足。
      现在公司里,出了何方舟这样的大拿,还有杨鑫,蒋高峰这两个二号科学家,以及其他几个后招进来的高手之外。
      其他普通一点的员工,根本就拿不出什么有亮点的创意。
      倒也不是这些人没有想法,事实上他们也提出过不少想法。
      只可惜他们的想法,才提交到审批委员会哪里就被枪毙了。
      现在立项的成功率,还不足百分之五。
      这就让很多科研人员感觉很是灰心丧气,甚至公司里还传出了一些不应该的风凉话。
      说公司提出的所谓创新制度,其实就是挂在驴眼前的胡萝卜,让你永远看的着,却吃不到。
      而现在的何小君也是非常着急。
      现在第九实验室可以说是日进斗金一点不假。
      每天的收入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而且还是美元。
      而国内就更是不得了,现在他们在国内俨然已经成了生物制药领域的一霸。
      自从知道了回春胶囊的妙用之后,很多医院也把这种保健品当成处方药,开给危重患者吃。
      而国内的很多消费者,也疯狂追捧他们家的产品,甚至把他们家的保健品当成灵丹妙药来吃。
      正因为消费者的热捧,现在第九实验室每天光是在国内的销售毛利润,都能超过一亿元。
      一旦在碰上什么双十一,或者国庆,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那日销售翻十倍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现在第九实验室每年在国内的净利润,都能超过一千多个亿软妹币。
      要注意这可是净利润,所以哪怕是做手机的华威,在这方面和他们也没得比!
      而这些钱,如果不花出去,那光是上交国家的税收,可就海了去了。
      虽然本地政府,已经给了很大的税收优惠力度。
      可即便如此,那交的税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所以现在何小君琢磨的是,如何能够把这些钱尽可能的花出去。
      于是他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主张在公司内部挖潜,要在内部多多立项,大搞科研。
      只可惜,公司的评审委员会,卡的太严。
      太多的项目,还没等立项,就被枪毙掉了。
      所以何小君这次来找肖锋,其实主要是想和肖锋来吐槽,这评审委员会的。
      而肖锋自然是不会因为何小君的吐槽而自废武功的。
      评审委员会可是他在第九实验室里安插的一个重要棋子,他绝不可能因为何小君的几句抱怨就把这个部门给拿掉的。
      正因为有这个部门存在,哪怕第九实验室从成立到现在,他一天都没正式在公司亮过像,却依旧可以把这家企业牢牢掌控在手中。

1349 薄弱环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