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错,请问有何指教?”
      李忆安问道。
      “你认为,以商贾的手段消亡突厥,现在可不可行?”
      杜如晦依然用这个问题,来反问他。
      “现在当然不可行!”
      李忆安想都不想就说道。
      “为什么?”
      杜如晦又问。
      “商贾的手段听起来不错,利益很可观,但若是让世家看到了利益,会从中阻挠,以及其他不确定的因素,没办法为朝廷掌握。”
      李忆安续道:“这一点,我曾和李郎君商讨过,现在还不可行。”
      李世民微微点头。
      杜如晦眯了眯双眼,终于开始问出他们最关键问题,道:“你认为,我们要如何对付世家?”
      闻言,李世民期待地往李忆安看过去,这是他们最想得到的答案。
      尽管在场很多人都是出自世家,但是从国家方面考虑,世家是大唐发展的阻碍,比如五姓七望的人,还不把李唐朝廷放在眼内。
      李世民是出自于关陇集团,但他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撼动五姓七望。
      在唐朝,打击世家手段最凌厉的人,是后来的武则天。
      李世民现在有这个心思,可还做不到和五姓七望,正面对线。
      “可以效仿杨广的做法。”
      李忆安说道。
      “效仿杨广?”
      李世民很不理解。
      杨广一个亡国之君,效仿他做什么?
      “你是说,杨广推行的科举?”
      房玄龄突然说道:“天下读书人基本出自世家,或者与世家有关,因为世家有藏书,也有私学。目前的察举选官,所推选出来的官员,大多和世家脱离不了关系,朝中还有不少大臣是世家的人。科举选官,是从寒门取仕,的确能打破现在的局面,整治世家和朝廷官员的关系。”
      “没错,但这是做法之一。”李忆安说道。
      “还有其他方法?”房玄龄又问。
      “富国!”
      “如何富国?”
      “官营盐铁,主要行业、产业由朝廷经营,保证国库收入,防止钱流入世家口袋。打击土地兼并,更变土地制度,改革税法,使耕者有其田,确保百姓的富足,民富才会国富,藏富于民,国力才会无穷无尽。以严格的手段,整治税收,断绝逃税漏税的行为……等等。不过,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杨广实行的科举取士想法是好的,但他的动作太急了。隋的灭亡,一部分原因也在科举上面,动了世家的利益,必然遭到世家打压。”
      待李忆安说完,房玄龄等人无不瞪大双眼看着他,眼神里有星光闪烁。
      这样富国举措,如果是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说出来,也不会太惊讶,但出自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之口,他何来那么多见识?
      陛下果然没有说错,这个少年,有点本事,能够重用。
      长孙无忌还想反驳两句,张了张嘴,到嘴边的话,不知道如何说出来反驳。
      因为李忆安说得太对了。
      “先生,厉害啊!”
      马周彻底地被佩服了。
      其中一些想法,他也曾想过,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没有像先生想的那么深入。
      经过先生的提醒,马周的想法也被激发出来。
   &

第22章 富国之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