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章遗落的诏令[2/2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 杨氏良家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二人面对面,种邵怒气冲冲的说道:“鹰扬将军便欲如此坐着接见朝堂使节?眼中还有没有尊卑礼度?”
      张瑞嘴角上扬,微微一笑,说道:“尔要感谢自己素与董卓不和的声名。否则董卓的使者敢出现在孤面前,早被乱刀砍死。至于朝堂威严,本将麾下将士都已经将朝廷上千禁军碾为尘埃了,尔还跟孤谈何尊卑礼度?”
      种邵默然,愤怒与气势顿时消散近半。
      诚如所言,若大汉还有一丝威信与权威,鹰扬将军这个职位就不应该存在,就不应该派出自己这名使节。
      “今日得见如此,某便知晓所带之诏命恐怕亦无需宣示了。董卓任命将军为城门校尉,任命盖府君为议郎,想必二位亦不会履任。”
      议郎一职简直成了董卓的垃圾桶。
      凡是董卓忌惮、厌恶的人,都被任命为议郎。
      恶种劭强力,遂将谏议大夫左转为议郎。惮盖勋声名,遂迁京兆尹为议郎。
      只不过张瑞没想到自己竟然抢了历史上皇甫嵩的职位,被董卓任命为城门校尉。
      皇甫嵩是大汉忠臣,张瑞可不在乎什么朝堂之令。
      乱世诸侯对朝堂诏令的态度一向是,若对自己有利,便遵从奉守。若对自己有害,转手就丢进茅厕。
      听闻种邵之言,张瑞便笑着说道:“董卓从进京以后,被世族的花言巧语迷魂了心智吗?竟然会下发这种诏令!他董相国难道认为孤会遵从诏令?”
      不错历史上,董卓的确通过一纸诏令任命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盖勋为议郎,一举同时解除了两人的兵权。
      但同样的诏令,面对不同的人,定然是南辕北辙。
      种?p已经太久没见过有人敢如此嘲讽董卓了。
      整个大汉天下,上一个敢与董卓针锋相对的还是袁绍。当董卓之面欲拔刀,义正言辞的高呼:“这天下难道只有尔董卓的刀利乎?”
      可自从袁绍逃离京城,董卓淫威再无人敢反抗。
      直到本月,这位鹰扬将军毫不在意董卓威严,甚至敢当着天下人的面,给了董卓一记狠狠的耳光,将董卓脸面踩在脚底下狠狠践踏。
      然而一向暴虐残酷的董卓在吃了这么大的亏后,竟然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报复,未派兵渡过黄河大肆屠杀。
      反倒是派出使节,想要通过政治手段解除河东兵权。
      这反常举动的背后,似乎有种色厉内荏的表现。莫非董卓有些畏惧这位鹰扬将军?
      然而种邵的思索没能持续多久,张瑞便笑着催促道:“种议郎,莫要发呆。尔身上的另一份诏书呢?还不速向吾等展示。”
      另一份诏书?
      闻言种邵只感觉莫名其妙。
      难道是关于盖勋的任命诏书?
      盖勋欲前往洛阳履任?
      在种邵思索时,雄壮的亲卫走到他面前,将一份诏书塞到他手上,说道:“种议郎,这份诏书您刚才遗落在房间了。”
      种邵接过诏书,详细看了一眼。
      没错,是出自兰台的诏令。
      无论是材质、尺寸、甚至鲜红的印章,都表明这是一份绝对未曾作假的真实诏令。
      自己什么时候遗落了这么一份诏令!

第七章遗落的诏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