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七章科考取士[1/2页]

汉末之并州匪政 杨氏良家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春节刚过,张瑞便在郡府内举办了科考的最后一场。
      这一回的布置就精美完善许多。
      在府中宽敞的殿堂内,规整的摆放了二十张桌案。
      每张桌案上都放有全套的笔墨纸砚。
      在房屋四角,有侍女点燃了熏香,淡淡的香味萦绕屋内。
      胯刀立矛的侍卫矗立在墙边,身材威武雄壮。
      清新秀丽的侍女们逐一带领士子们入席落座。
      一切安排都有条不紊。
      此次科考只排名次,不罢黜任何人,士子们心情都比较放松。有人缓缓研墨,有人在打量四处。
      忽然门外所有侍卫身躯挺直,脚跟靠拢的声音如同鼓响,气势雄壮。
      所有士子便猜到是此间主人到来了,纷纷起身相迎。
      果然,片刻后,张瑞在一众文武的拥簇下走进大堂。
      看到躬身相迎的众多士子,便笑着说道:“诸位栋梁,且入座。”
      “谢明公。”
      张瑞满意的打量了一眼众人,俱是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最大者年纪亦不过三十。
      随后笑着说道:“诸位乃是太原全郡之人杰。今日之后亦施政郡县。便请论以教化为题,使太原人人如龙。使治下百姓皆贤如卿等。”
      这一题中规中矩,又深合张瑞政念。
      教化百姓,科技兴邦。这都是张瑞一直以来孜孜推动之事。
      凡是对太原有所了解,想主政一方,都少不了思考这方面事物。
      很快便有士子抬手动笔。
      待众人都开始奋笔疾书,张瑞便脚步从容的从桌案中间走过,不时停步打量一番。
      这当中还真让张瑞认出了几个名人。
      裴徽,字文秀。史上曹魏的冀州刺史。其人高才远度,善言玄理。时傅嘏善名理,荀粲尚玄,常相争不让,徽于二家之间,释二家之义,通彼此之怀,常使两情皆得。
      裴俊,字文杰。为人谦逊清雅,被蜀中士人所推崇敬重。刘禅在位期间,官至光禄勋,卒于官。
      王机,字文扬,曹魏东郡太守。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子,王昶堂兄。其子王沈历任尚书、散骑常侍,出任监察豫州诸军事、奋武将军、豫州刺史,晋朝建立后拜骠骑将军。
      这些人俱是国之栋梁,现如今却都在太原治理郡县。
      张瑞颇有一种太原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感觉。
      这其中王机的答卷最令张瑞满意。
      王机认为,人生而平等,但最终有人位及公卿,有人终身困于田亩。
      造成如此差异的乃是其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不同。
      如世家子弟,自小有名师教导,有德行高尚之人言传身教,其成就必然高于农夫之子。
      然家庭出身不可改。
      受教经历却可使同。
      故王机认为,若欲拔贤取才,当广舍学社。
      使农夫之子亦如公卿之子可得名师教导,有机会与世家子弟同台竞争。
      而且其不但提出目标,后面还列举了可行之策。
      仅这份行文方式就深合张瑞之心。
      为使寒门子弟亦能得名师教导,王机建议了几条方案。
      其一,拔高名师地位。
    

第八十七章科考取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