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个小地方选徒弟,顿时便有兄弟二人前来报名,可是佛祖却只能收一个徒弟。
于是佛祖将双手一抖,在前方变出两方空间,对这兄弟二人说:“这两个一模一样的空间里,都有一百个武林高手,我要你们将他们全部打败。哪个先做到,我就收哪个为徒弟,好了,进去吧。”
哥哥本就是个练武之人,于是不惜重金打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刀。带进去之后,便按照佛祖的要求,逐一挑战。空闲了便苦心练功,认真研究每个高手的招数,并苦思破解之法。
然而在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斗后,在挑战第一百个绝世高手的时候,宝刀严重损伤,不再锋利。身上的创痛也是越积越多,苦不堪言。哥哥只能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拼命的坚持到最后,终于将那第一百个高手击败。
于是哥哥欢天喜地的跑去见佛祖,这时弟弟早已经面带惭愧的站在佛祖身边多时。
见两人都回来了,佛祖便问道:“你们俩都说说经过吧。”
哥哥抢着把自己的经过说了一遍。佛祖听后点点头,又问弟弟:“那你呢?”
弟弟满脸惭愧的说:“佛祖,您带我哥哥走吧,我没达到您的要求。”
佛祖一脸和善:“说说看。”
弟弟红着脸,不好意思的说:“我看到他们之后,就一心想和他们交朋友,于是就到处找人闲聊,很快就和几个人交了上朋友,朋友们就把他们的朋友介绍给我,再后来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变成了我的朋友。当我想起佛祖的吩咐时,这一百个人已经全都是我的朋友了。所以,对不起,佛祖,我没办法打败他们。”
于是,佛祖便带着弟弟走了,只留下那满是不解的哥哥。
故事讲完了,佛陀一脸意味深长的看了看不动如来,问道:“小家伙,你听懂了吗?”
不动如来脑子里顿时闪过一抹灵光,于是答道:“师祖,弟子懂了。弟子之所以不是对方的对手,是因为起了分别心。”
佛陀一脸欣喜,不住的点头:“嗯,好,好啊。武学修为是用来强身健体,以备不时之需的,并不是让你拿来争强斗狠的。心中有了争斗,有了攀比之心,便已不战而自溃。即使你武功盖世,神兵在手,也早晚会有力竭兵损之时。争斗途中势必荆棘丛生,身体上、心灵上的创伤自然是不断的在叠加。当你打败所有对手的时候,除了一副残躯,除了那浑身的戾气和满手的血腥,还能留下什么?赢得了对手,却失去了自我,这是真的胜了吗?”
不动如来认真听着佛陀的教诲,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透彻的接触佛法。感受着那充满魅力的禅意,不动如来也是在此刻,如痴如醉。
“正因为你的分别心,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过来看看,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佛陀说着,手一扬,一道光幕浮现出来。透过光幕,一道柔弱的倩影映入眼帘,就见她满脸愁容,美目失神,那秀丽的脸上爬满了沧桑,无比的憔悴感布满全身,像一尊石碑一样,一动不动的守着身旁的那具身体,失去光泽的小手不住的摩挲着那具身体的脸庞,眼泪像断了线一样滴滴答答的滴落在那具身体上。接着佛陀手一拉,光幕消失不见。
“呼。”
一股巨大的酸楚突然涌出,不动如来深深吸了一口气,咬着牙拼命忍住,然而其眼眶中,还是不争气的落下了一滴晶莹的泪花。
似是看透了不动如来那心中的纠结,佛陀语重心长的说道:“挥泪斩情丝,却无法斩去尘缘。缘来时,逃也逃不掉,缘尽时,留也留不住。你与此女情定三生,注定有九世之缘。既然红尘未了,便该珍惜眼前人。用心要纯,用情要专。你一念执着,为了所谓的戒律一味逃避,这是自私的表现。不但负了他人,最终还伤了自己。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瞬间。若是你连对你如此深情的人都度不了,又如何去度化那些芸芸众生呢?没有度化之力,又如何成佛?”
“可是,佛门弟子不是应该四大皆空嘛?”不动如来忍不住问出了心中最大的纠结。
“先为人,后成佛。你都不知道情为何物,空的是什么呢?对有情之人都漠不关心,那你能做到平等对待那些不相识,不相干的芸芸众生吗?四大皆空并非约束,而是一种自律,一种境界。经历过,领悟到,看破了,才能放下。这是大智慧者的主动行为。放下并非无情,更不是放弃。根本就没经历过,便去死守那些戒律,只能算是规矩,却不是睿智。这一类的弟子,也不过是为了出家而出家,并不能叫修行,更不可能成佛,你明白吗?”
不动如来静静的听着,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重重地给佛陀磕了三个头:“阿弥陀佛,弟子懂了,多谢师祖教诲。弟子斗胆,敢问师祖名讳?”
佛陀一笑:“阿弥陀佛,名讳啊,老衲也记不清了,只知世人都称我为悟法神僧。”
第十七章机缘巧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