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奇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下乡。他是家中的独子,他一直认定如果家里有一个人要下乡,那一定是他的姐姐李文茵。没想到下乡前,李文茵竟然在纺织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只是一个学徒工,但是也不用担心下乡这件事。李文奇知道这件事后,他也没有过多担心自己会下乡,更多的是被比下去的羞愤。当李文奇父母告诉他要下乡时,李文奇不敢相信,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以后父母都要靠他来养,他们竟然怎么敢让自己下乡。
李文奇在气愤下说出了:“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怎么能让我下乡。”
李父李母显然没想过自己的儿子会这样想,毕竟李文奇的父母从来没有重男轻女,对两姐弟从来就是一碗水端平,也从来没有给李文奇传输过或者暗示过男孩就比女孩高一等的观念。但是李文奇显然长歪了,哪怕现在的人都没有裹小脚了,他还在给自己裹小脑。
李文奇看到李父李母失望的眼神,知道下乡这事已是定局,没办法改变了。为了下乡的日子能够好过一点,开始讨好起李夫李母。可是李父李母对李文奇的凉薄感到失望,对他态度冷淡。他不顾和亲姐姐一起长大的那么多年情分,自私的想让亲姐姐替他下乡。更何况在他们俩姐弟小时候李父李母很忙,一直是李文茵这个姐姐照顾他的,可以说是半点感恩之心都没有。指望他养老,还不如指望一块叉烧。
下乡后,李文奇一直写信回去向李父李母认错诉苦,次数多了,李父李母的态度也慢慢软和下来,觉得自己的儿子只是一时误入歧途,是可以教好的。他们觉得还是伟人说的对,广大青年就是需要到农村去,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不自己的儿子都学好了。
当李文奇察觉到李父李母态度转变后,先是打感情牌,回忆一家人从前的温馨时刻,等他觉得时机到了之后,又在信里暗示想要回城,弥补自己以前犯的错。
知青回城除非有工作单位接受,否则就是病退。李文奇的信暗示显然是第一种方式,如果李文奇能找到工作早就找到了,不然也不会下乡了。下了乡还想找到工作,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也可以说是痴心妄想。再说李家也就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李父虽然是食品厂的后勤主任,但李家一家人都是正派人,不可能以权谋私。如果他们有权利让自己的儿子留在身边,也不会闹出这事。
李文奇信里透露出如果可以回城就是只当个学徒工也是可以的,甚至透露出觉得李文茵的工作也是他们找的,所以这是他们欠他的。现实是下乡的人越来越多,可回城的人寥寥无几。李文奇不是不知道城里的工作有多抢手,他就是想让家里的三人让出一份工作给他。
李父李母不是傻子,怎么会听不懂他的暗示。可是凭什么呢,就凭他是他们的子女,父母就要牺牲自己的一切吗?
第22章 还不如一块叉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