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三十四章 独霸朝堂[2/2页]

宋煦 官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真正应该报复的,应该是高太后!
      周和低着头,不敢多言。
      赵煦同样知道宫外的那些谣言,也能看出宫里一些人的表情。
      静静的坐了好一阵子,赵煦起身,交代周和道:“慈宁殿交给你了,祖母若是醒了,第一时间通知朕。”
      “是。”周和极力保持平静的道。
      赵煦又看了眼,离开慈宁殿。
      刚出慈宁殿,陈皮就赶过来,道:“官家,太妃娘娘派人来问,晚膳是去庆寿殿,还是仁明殿?”
      赵煦却道:“童贯走了?”
      陈皮跟在赵煦边上,一边走一边回道:“是。京东路那边有些情况,他急着赶回去了。”
      童贯现在在统调剿匪军,在北方各路配合‘方田均税法,清剿地方上的匪患。
      尽管这剿匪军只是临时性的,不列入‘禁军,但还是引起朝野一些非议。
      内监坐镇军中,这怎么能行?
      赵煦对这些声音没理会过,径直走着,道:“嗯,晚上请兵部的许尚书进宫陪朕用膳。”
      陈皮道:“官家,晚上还约了苏相公。”
      赵煦唔的一声,想起来了,摇了摇头,道:“事情太多给忙忘了。告诉小娘,圣人,我今晚不过去了。许尚书,明天请去机要房吧,朕要与他们再谈谈。”
      “是。”陈皮应着道。抬头看了一眼赵煦的侧脸,脸角动了动。
      大宋最忙的,大概就是这位官家了。
      赵煦回到垂拱殿,继续处理政务。
      一直到傍晚,赵煦晃了晃酸疼的胳膊,抬头看了眼外面天色,见离晚膳还有一段时间,拿出一个手札,看了眼,拿起笔,继续写起来。
      ‘发展之扼要在于交通,而今官道,漕运已不足应付当前经济发展……水泥的大概我还记得,只是还得严格的实验一番,太学那边的实验室,我得经常去走走……
      ‘以黄河、长江、淮河、运河为主的漕运主线路,得花大力气去整顿,不止可以消化裁军的影响,也是惠民重要举措……‘以工代赈,利国利民……
      ‘江南,尤其是环各大湖的大好良田没有被开发,各种主粮还有待发展,需要借助新法推行,人口适当向南转移……
      ‘海运发展有了足够的基础,还需大力拓进,大理需要经略,对外航海应该提上日程……
      ‘开辟西北路线非常重要,必须要加快对西北的开发以及部署……
      ……
      赵煦慢慢写着,都是他零碎的想法,这些想法复杂,庞大,没有办法立即付诸实施,又担心忘记,因此一直记录着,等待合适的时机就会推行。
      陈皮一直侍立在一旁,见着天色,悄悄上前,等赵煦落笔的一个空隙,轻声道:“官家,时间差不多了,苏相公该入宫了。”
      赵煦刚要下笔,轻轻吐了口气,放下笔,审视了眼凌乱的笔记,道:“嗯,让御厨准备吧,去福宁殿,准备点好酒,请圣人过来。”
      “是。”陈皮道。
      陈皮走了,赵煦又写了一点,吹干墨迹,这才起身回转福宁殿。
      这时,苏颂的马车已停在宫门口,他在管家的搀扶下走下来,拄着拐杖,抬头看着这个来来去去无数次的宫门,到了这会儿的苏颂,心头渐渐沉重。
      他本以为已无喜无悲,从容自如,可这最后一次进出,还是令他压抑难受。
      管家似乎能体会苏颂的心情,笑着说道:“主君不是以文正公为榜样吗?何不洒脱一些?”
      文正,范仲淹的谥号。
      苏颂叹了口气,道:“文正公当年也不过是聊以**,到了现在,又有谁能平静如常?你在这里等我吧,官家估计与我也没什么话可说,很快就会出来,算是最后一点的体面了。”
      管家神色微惊,连忙说道:“主君,切不可胡思乱想,更不可多讲啊……”
      他真的担心,到了这种时候,苏颂‘破罐子破摔,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真要如此,苏颂以及苏家可能没办法体面的离京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独霸朝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