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九百六十章无始无终,回味无穷[2/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型。
      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涡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之特色。
      这里面有装饰的一些规矩,也可以说是法则。
      其一,“无始无终,回味无穷。”
      其二,“仰观俯察、由上观下”。
      一是游目法则,这是后来我国绘画和华夏园林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
      即画面既无起点,也无终点,呈现为一个整体;
      二是彩陶的创造和观赏按照“仰观俯察”。
      这一华夏观照方式进行,这也是后来在诗词画和建筑中,广为应用的一个基本法则。
      陶器是圆形的,面向四方,具象图案把人的注意集中在一面,倾向于形成焦点、定点。
      而具象图案转为抽象之后,整个图案就是游走的了,面向四面,使四面形成一个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一气呵成的整体。
      这样彩陶的绘制自然而然成了移动的散点透视,它让你围绕着彩陶进行“步步移,面面看”的欣赏。
      期间又在这彩陶有限的圆面中,体会到一种“无尽”的意味。
      而这种“游目”,正是后来我国绘画和园林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
      我国彩陶不同于其他文化彩陶的另一个特点是,无论是盆,是钵,还是瓶与罐,都注意到由上观下的效果。
      例如瓶与罐,在绘制四面图案之前,就细心照顾到靠近瓶罐颈口处的图案,使得在由上方下视时也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
      由此可见,彩陶的创造和观赏是按照“仰观俯察”这一中国观照方式进行的。
      这也是后来在诗、词、画和建筑中广为应用的一个基本法则。
      要制作这些古代彩陶,自然要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不管制作什么样的陶器,或者是瓷器,都需要重视胎质。
      远古先民制作的彩陶,选用经河水冲积的优质陶土,纯净无杂质,润如粉糕;
      和成泥有柔韧性,烧制成的陶器用肉眼观看有“胶”质感。
      由于当时烧造技术条件差,烧造温度相对较低,烧出的陶器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用手敲打陶身,会发出低沉的哑音;
      用手掂陶器,感觉重量比较轻;
      不该有沉重的压手感;用水打湿陶器,能嗅到一股微弱的土荤气味;用心察看陶器表面会有细小的针眼。
      古陶器,大多都是先民的生活用具,在埋入地下之前,器身有磕碰痕迹。
      长期使用器身,有自然磨损现象。
      还有与空气、水、油脂等物接触而产生的“皮壳色浆”。
      彩陶埋入地下几千年,长期的积淀,陶器表面生满了“水垢”。
      真“水垢”用水冲洗不掉,用稀盐酸刷试“水垢”,就会见“水垢”冒白烟,起白沫。
      制作一件陶瓷,除了胎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造型。
      真正的古陶给人的感觉是古朴、淳厚、自然、柔和、饱经沧桑,没有生硬的火气感。
      (本章完)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第一千九百六十章无始无终,回味无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