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民国经典[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文哲翻着最近李金鲤送来的一些彷古瓷,其中有单色釉瓷器,有彷哥窑瓷器,也有彷龙泉窑的瓷器。
      可惜,这些彷品的技术都太次,陈文哲并看不上眼。
      但是,李金鲤这一次应该没有少花钱,因为这里的这些东西数量可不少,而且看着还都不是一眼假。
      这样品质的彷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应该不低。
      比如接底的几件瓷器,拼接的就十分到位,但是在陈文哲眼中,还是漏洞百出。
      不过,在这些造假的瓷器当中,他居然还在这里面看到了一件居仁堂款的洪宪瓷,这可就有意思了。
      如果说民国这一时期还有官窑,那么就只有“洪宪”瓷与“觯斋”瓷。
      清末,进入民国之后,在袁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声中,郭世五想效彷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景镇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陈设使用。
      郭世五将这一想法禀报给袁,袁大为赞许,当即委任郭世五为陶务署监督,赴景镇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
      为此,郭世五成了景镇御窑厂历史上的最后一任督陶官。
      御窑厂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烧出数量极少的一批“洪宪瓷。
      它多取兴旺祥瑞的雍、乾盛行瓷器为标本,精心效彷。
      这批瓷器质地精良,彩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是一批极为特殊的产品。
      其实“洪宪”瓷只是一种通称,郭世五烧制的高级名贵瓷器并没有用“洪宪”款识。
      郭世五督理景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御瓷烧制,做了83天皇帝的袁便倒台了。
      “居仁堂”为当时袁在中国海的寓所,正宗的“洪宪”瓷是闻名于世的“居仁堂制”款瓷。
      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赝品。
      郭世五还用自己的别号“触斋”为款识,烧制了一部分瓷器,与“居仁堂制”款瓷都堪称名贵。
      “居仁章”、“觯斋”款识的名贵瓷器甚少,有人见了不识货、不重视,乃至轻易出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种款的民国时期的瓷器,真的十分少见。
      所以,鉴定起来也比较困难。
      遇到这种瓷器,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署的不是“居仁堂制”的款,而是其他细节。
      这种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
      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彷品往往是“款”十分相像,其余的都很粗糙。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
      与历代瓷器相比,差距很大。
      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
      一般而言,如发现蓝色花纹面,留有爆釉点,且釉色向外爆破的痕迹,其制作年代在近百年内。
      青花瓷颜色晕暗发蓝,俗称洋蓝。
      洋蓝是光绪末期在我国出现的,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
      这个时期的瓷器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大量青花瓷彷品表现得呆滞。
      有的虽青翠、艳丽、绘画精细,但漂浮感极强。
      水彩是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民国经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