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纣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阶级固化,是每一个安定的王朝、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
      只要是有智慧的君王、国主,都知道阶级固化的害处。
      可是,真正有智慧,有你能力能改变这一点的真的不多。
      就说帝辛,他就想要背叛自己的阶级,想要打破贵族的很多特权,可惜,他也失败了。
      当时的帝辛,收回了贵族的权利。
      所以,贵族的权利因帝辛受到威胁。
      这样的帝辛,自然就成了他们的敌人,这也为商朝被推翻埋下了伏笔。
      除了打压贵族势力以外,宗教势力也受到了打压。
      在打压这些阻碍皇权的势力以外,帝辛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发展民生经济。
      像减税免息,这就是无数改革者都在做的。
      他们同时会大力培养武装力量,扩充军队。
      这其实才是纣王的暴政之事,随时间递增的原因。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周胜利了,就要美化自己的形象。
      这是统治者通用的手法,据调查发现,纣王的暴政,像滥用刑法这种事件,越往后越多。
      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做的。
      而他曾做过的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事,也被人们选择性忽视。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曾为纣王帝辛喊冤。
      古有孔子与弟子子贡曾聊到过:纣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当代也有华夏开国领导评价:商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没有后人评价那样昏庸,那只是周朝人硬加上的罢了。
      而且史书说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是杜撰。
      据史料记载,炮烙之刑最早源于夏,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发明的。
      而杀比干一事,就被改编得更离奇。
      哪里是因为什么七窍玲珑心,而是比干扰乱军心。
      纣王当时准备御驾亲征,而比干担心纣王安危,特意跑到帐前阻止。
      他说了一些泄气的话,所以比干不得不死。
      比干就像杨修一样,做事不动脑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于鹿台的描述,也从一开始的大三里,高千尺,变成了高千丈。
      这样的夸大,无非是想体现纣王建造鹿台,对百姓横征暴敛。
      再说另外一个,纣王真的对妲己言听计从吗?
      要说纣王最大的不对,就是着了狐狸精妲己的魔,然后做了不少坏事。
      但是历史上的苏妲己,实际上是一个部落有苏氏首领的女儿。
      因为打仗输了,就将女儿献给纣王换取和平。
      而当时的纣王年岁已大,对待妲己虽说是宠爱,但绝没有书上说的那样言听计从。
      否则,妲己所在的部落,也不至于始终是个小部落,没有任何崛起的趋势。
      虽然通过史料证实,不敢说纣王帝辛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因为纣王晚年确实荒废朝政。
      但就连创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晚年不也不理朝政吗?
      …
      只能说,最后是周武王的乘虚而入。
      既然纣王算得上是个好皇帝,那么商朝又怎会灭亡呢?
      当时帝辛平定东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战争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纣王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