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最早的龙不是玉猪龙[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件隋唐时期的俳优俑,为何作出委屈的表情?
      有人推测,他的面部表情或许是其表演时的一个瞬间,不过是为了逗乐观众。
      像是这样的陶俑还有,另外一件是陶俳优俑。
      它的表情就更有意思了,如果看到了它,那就是:巴适得板!
      同样作为俳优陶像,这件陈列于川都博物馆的陶俳优俑,展现出了另外一种情绪。
      腆着大肚子的陶俑,坐在一圆形坐垫上。
      他头戴巾帽,着裤赤足。
      上身袒露,耸肩,左手执鼓,右手握拳,作执槌击鼓状。
      他右脚蹬踢,左脚蜷曲,仰面大笑,其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体态,令人捧腹。
      不同于西陕彩绘陶缩脖俑,这座陶俳优俑的面部表情是向外绽放的。
      他满脸洋溢着笑意,仿佛在用四川话点赞“巴适得板”。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说唱俑中有两个国家一级文物。
      1957年出土于川都天回山的击鼓说唱俑,现藏于华夏国家博物馆;
      1963年出土于郫都区的立式说唱俑,现在川省博物院的展厅里与观众继续摆着龙门阵。
      它们的笑脸,传递出巴蜀人民的乐观。
      也许是一脉相传,最早的三星堆也是古代巴蜀文明的产物。
      这件三星堆陶猪,就是一只愤怒的小猪。
      有趣的文物除了人像表情之外,像铜奔马一样的动物,也能让人不禁莞尔。
      大如眼球的鼻孔,搭配肆意甩动的舌头,好似脱缰的“戏精”,表情足以与铜奔马相媲美。
      可惜,眼前的这些都是彷品,就算是彷制的再好,它也不是真品啊!
      看过了各种神兽,接下来但就是各种铜像。
      这些铜像也各有各的特点,甚至是在现代人眼中,也各有各的有趣之处!
      三星堆发现的青铜像还是不少的,而且都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3号坑发掘的青铜人,这是在提取坑内的青铜大面具时发现的。
      其头戴冠帽的造型,让人联想到“羽扇纶巾”的诸葛亮。
      4号坑出土的铜扭头跪坐人像,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
      他的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
      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
      但最吸引人的,当属它“感人”的发量和“高超”的发型了。
      这样的青铜像并不是只有这一件,另外3号坑南部发现一件青铜站立人像。
      人像不大,不超过20厘米高。
      但他戴着尖头冠、眼睛突起、面容夸张,整体造型和奥特曼有几分相似。
      当然,这些艺术品造型或许十分夸张,但是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其他的一些貌似正常的东西,却又让我们看着感觉十分怪异。
      像是“陶三足炊器”,分为内外两层,外层可以放水,下面生火受热。
      这是一个可以加热的“小火锅”,不愧是巴蜀地区的产物啊!
      当然,这还不是最怪异的,要说三星堆怪异之最,肯定非青铜太阳轮莫属。
      这件文物,因其形状酷似太阳而得名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最早的龙不是玉猪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