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化腐朽为神奇[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晨日出海、彩虹悬挂、春光大地、夕阳晚霞,这样的四大奇观,是谁都可以做出来的?
      是所有瓷器都有的效果?不要说所有瓷器,历代以来的官窑瓷,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有几家?
      不说其他朝代,就说北宋,那个时期的民窑烧得再好,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境界。
      因此,陈文哲认为,制作一件汝窑瓷器,需要的条件很多,缺一不可。
      就像现在他制作的瓷器,要从造型、花纹、胎釉配方、烧造方法、烧造温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所以,玛瑙入釉肯定是要用的。
      这也是陈文哲认为,是否掺玛瑙,是对鉴别汝窑瓷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
      当代汝瓷,跟宋代汝官窑瓷器相比,差别也在这里。
      一般见过古代汝瓷少的人,会认为今天的高仿,已经做得相当不错。
      但以做过弊的陈文哲的专业的眼光看,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虽然当代汝瓷在工艺上,肯定比过去先进,能够做得更精致,造型设计上也更适合今天的生活所需。
      但离开了南河地区的当代汝瓷,无法采用当地的胎土原料,很难呈现古代汝瓷的厚重味道,可谓灵巧过剩,古朴不足。
      另外,现在的汝官窑瓷器高仿品,釉色都比较单调,内涵比较单薄。
      因为今天的胎釉配方,跟宋代相比,恐怕距离还是比较大的。
      在这一点上,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不懂得其中的一些关窍,而是纯粹因为成本的原因。
      现代人重利益,不赚钱的买卖没人做。
      如果没有陈文哲的制瓷工艺,也没有他做旧的水平,你要制瓷成本太高,制作出来卖给谁?
      价格高了没人要,价格低了自己吃亏。
      所以,投入铲除不成正比的事情,自然就没有人做。
      即使南河地区的一些厂家,开始在釉料中添加玛瑙,也仍然看不到宋代汝官窑瓷器那四种红晕效果,这就是工艺问题了。
      当然,就算是现在的陈文哲,他都不敢保证能够烧制出想要的效果。
      他已经尽可能的使用古代工艺,加上从南河汝州那边买来的合适矿料,这一切结合起来,再加上最适合的复古烧制工艺,这样如果还不能复制出北宋汝窑精品汝瓷,他也就没办法了。
      随着做的汝瓷越多,陈文哲越有心得。
      做了几件大器之后,随着原材料的减少,他开始节省一些。
      先前他可是打算按照邮票上的图片,来复制出几件经典的。
      可他现在复制出来的都是什么?虽然也算经典,但是不如邮票上的那些更加经典啊!
      “老板,你这是做的尊?”
      看到陈文哲的作品,张股一脸的羡慕,瓷器下面的三只小小的足,他到现在还是做不好!
      而看老板呢?人家的手一动,只是几下,就捏出来几只小巧的足。
      大巧不工,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他对于陈文哲这份手艺的赞叹。
      这一份手艺,如果没有天赋,就必须要长时间的辛苦联系,才能达到,而他缺的正是时间。
      可是,陈文哲的年龄比他还要小,这就让张股无奈了。
      他在制瓷之上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化腐朽为神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