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九章金箔为衣入口即化[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了那么多病例,有些事情过于离奇,有时候陈文哲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因为他看的病例,还有药箱附带的影像,对于安宫牛黄丸的药效,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
      时间越是久远,好像药效越是强劲。
      这也许就是普及的副作用吧?那位老太太接受了两种传承,一种是经典古传承,另外一种是改革的现代传承。
      两种配方,一种是少量制作,另外一种大规模制造,这才是药效不同的原因吧?
      “咦?”随意的在网上查看一些信息,没想到,突然之间,看到了一次安宫牛黄丸的拍卖信息!
      “这东西也能拍卖?”
      仔细一看,还真能拍卖,而且拍卖的价格还不低。
      安宫牛黄丸身价不菲,估计大家都有所耳闻。
      当然,它们也分三六九等,身价也不一样。
      最显贵的,就是现在陈文哲看到的这位。
      一丸产自60年代的广誉远安宫牛黄丸,以6000元起拍,最终以11万元的高价成交。
      这是几年前,春季的神都,一场中药专场的拍卖会上发生的事。
      11万,在神都的高房价面前不算什么,但是,问题是这只是一丸药。
      为什么这么贵?找找原因,大概有这么四点。
      第一,这个药本来就是中药里的“贵族”,何况是“老”安宫牛黄丸的身价。
      第二,11万的价格,不是出在药店,是拍卖场,在收藏圈。
      收藏圈本就是个名利场,价格背后的故事,就不好说了。
      第三,物以稀为贵。
      肯定是药材珍稀,安宫牛黄丸中有三味珍贵药材,犀角、麝香、牛黄,纯天然的。
      尤其在1993年,全球禁止对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之后,犀牛角不再入药,我国开始用水牛角浓缩粉替代,差距很大。
      麝香、牛黄,现在天然的也是稀缺品种。
      第四,还有广誉远国药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的加持。
      金箔为衣、蜡护,入口即化,无药渣残留,的确是很厉害。
      据说,安宫牛黄丸最早出身就是广誉远,而陈文哲获得的这位老太太也是出自广誉远。
      只不过,她的经历更为坎坷,甚至还不如人家留在广誉远的老药工。
      新中国成立后,在为中华而崛起的建议下,广誉远的老药工、中药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柳惠武,将安宫牛黄丸的秘方,给了同仁堂、达仁堂和西山黄河药业,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但是,人家还是留了一手,将独有的古法炮制工艺,还是自己保留了下来,密不外传。
      分析原因,似乎能理解。
      可是,个人感觉,还是一个字——贵,两个字——真贵。
      另外,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个顾虑。
      60年代的安宫牛黄丸,快一个甲子了,还能不能用?
      “是不是早就过了保质期?哈哈,那会的安宫牛黄没有标保质期。”
      药效有没有衰减,治疗效果会不会打折扣?一般人肯定不得而知。
      但是,

第四百四十九章金箔为衣入口即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