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九章宋元明清高仿扎堆[1/2页]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罐内没有扫纹,很可能就是灌浆制作的东西,不值钱!
      灌浆或者说注浆,也陶瓷制坯工艺中的一种。
      制瓷工艺有注浆成型、滚压成型和手拉成型等方法。
      灌浆就是做好模型,把泥浆倒进去,过一定时间,再倒出来,干燥、出模即可。
      不用说,这样做速度很快,可以大批量,成规模的生产。
      什么东西多了,价格自然就会低,而且直接低成白菜价。
      再说,大规模成批制造的东西,能有多好?
      “注浆胎,不要说两千,两百都不行。”
      “注浆胎?跟先前那一只梅瓶有什么不同?”武二一脸懵逼。
      陈文哲有点无语,他能怎么说?
      说那一只梅瓶是老胎,稍微改造一下就可以拿出去蒙人?这只大罐明显不行!
      “那只梅瓶瓶口很小,里面的情况看不出来,这只大罐就不行了。”
      “怎么分辨注浆胎?”
      武二有点沮丧,不过幸亏这批元青花不值钱,要不然得赔钱。
      看在武二还算有用的份上,陈文哲也不介意多说几句。
      其实注浆制作的瓷器,很好辨认。
      注浆坯必须要有模具制成,而模具必须为两块或多块。
      注浆时合在一起,每块模具的对接处,就会产生一道缝隙。
      这样就造成,这个位置的坯体密度,与其他部位的不同,烧成后会出现一条“合缝线”。
      此外,由于模具一般都是有底足的,在足圈内底,有一圈与足相对应的下凹,俗称“注浆线”。
      也就是说,注浆瓷器外面有突出,由于坯体是靠吸附石膏才能成型的,那么内壁就一定有下凹,而下凹无法填补。
      一般“合缝线”等工艺痕迹,都有一些技术手段可以掩盖,所以在辨别是否是注浆胎,比较可靠的方法是,观察瓷器内底部边缘,是否有下凹的注浆线。
      再则需仔细寻找合缝线,和其他一些注浆痕迹。
      如用手上下滑动抚摸器体,注浆胎上下十分平整,手拉坯拉的再好,也难免有隐隐约约起伏不平的手感。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有一些瓷器,口子大,器型又比较矮(浅)的,这种瓷器,成型后便于车削,注浆时故意加大坯的底部厚度,再通过车削的方法,让下凹的“注浆线”消失。
      这就是所谓的仿手拉坯,对于这类瓷器,如小香筒炉、笔筒、水洗等,就应该格外小心了。
      看武二一脸懵逼,陈文哲干脆停了下来。
      说多了,他明显记不住。
      这一件是没法重新加工了,陈文哲看向另外一只梅瓶。
      这一次是缠枝牡丹纹梅瓶,烧制的也算精美,但是相比先前那一只就差的太远了。
      不说其他,就说釉面的老化,就仿的很差。
      这应该是机器工,因为釉面上留下的痕迹,规律性太强了。
      岁月自然留下的摩擦痕迹,怎么可能中规中矩?
      虽然摩擦痕迹的做旧,陈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宋元明清高仿扎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