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他在立着蜡烛的那张课桌上,找到了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字,“刘平,我恨你!”这应该就是陈娟的遗书吧。
也就是说,陈娟是因为刘平而死。但刘平很纳闷,他问心无愧,自己只是偶尔在林荫道或食堂碰到陈娟后,才会闲聊几句,她怎么可能因为自己而死呢?难道,学校里还有另一个叫刘平的人?刘平很懊悔,为什么父母要给自己取这么普通一个名字?太容易重名重姓了。
毕竟自己认识陈娟,遗书上又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当校方领导问起的时候,刘平坚持说自己没在课桌上发现任何遗书。
随后,刘平去了一趟教务处。他随便找了个借口,让教务处拿出了所有高二学生的登记表,一张接一张地浏览了起来。当他看到陈娟的那张登记表时,顿时愣住了。
登记表上,有一栏是学生每学期的个人自我总结,由学生自己写在一张纸上,再粘贴在登记表上。当刘平看到陈娟写的自我总结后,不由得心里怦怦直跳,心脏都差点迸出了嗓子眼。
陈娟留在登记表上的字迹,与那封遗书上的字迹完全不同,一个纤细,一个狂放,即使添加临死前的混乱心理因素,也一眼可以看出,根本不是一个人所写的。
也就是说,有另一个人把那封遗书留在了课桌上的蜡烛旁。
※※※
如此说来,当陈娟跃下窗台的时候,那个伪造遗书并留在课桌上的人,也一直在教室里?他看到陈娟自杀后,才快速把遗书放在了蜡烛旁。这也太邪乎了吧?那个人见到陈娟要自杀,为什么不阻拦?而还留下一封陷害刘平的遗书?遗书又是什么时候写的?难道未卜先知早就准备好了?
刘平顿时觉得脑袋都大了,他不禁心想,难道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难道陈娟并非自杀?
在刘平的脑海里,他开始重新构筑陈娟的“自杀”现场。
在教室里,还有一个面貌不详的人。晚自习结束十分钟,所有人在保卫科长刘平的驱赶下纷纷离开教室,他却留了下来,教室里只剩他和陈娟两人。不知什么原因,他们两人发生了争吵,这个人用某种方式杀死了陈娟——刘平发现烛光后马上就回到教学楼里,时间那么紧迫,杀人应该早有预谋。具体的杀人手段已经无法考证了,尸体一坠地,就被成群的乌鸦蜂拥而上,破坏了尸体。又因为一开始大家就以为陈娟是自杀的,所以根本没怀疑有可能死于他杀,连尸检都没做就送到了殡仪馆火化,已经死无对证了。
刘平甚至还心想,说不定他走进教室的时候,那个凶手就躲在教室里。当时他看到蜡烛,又听到窗外传来的尖叫声,便走到窗边朝外探头望去,看到了陈娟的尸体,心中一时慌乱,才没注意教室里是否还藏着其他人。
想到这里,刘平又在脑海里再次重新构筑了一次现场情况。
177 喂乌鸦的少年(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