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决定要将计划提前了。
正好万事已俱备,到该摊牌的时候了。
第二日,宣政殿。
今日的早朝格外安宁,无论是武将集团,还是奸臣集团,都出奇默契地管住了嘴。
除了和?这种还在办实事的大臣上报了一些奏折外,其余人都眼观鼻鼻观心,连个屁都没有。
显然,昨日的吕雉越狱一事,这群家伙都多多少少知道些内幕。
为了防止皇帝问罪发难,他们才揣着明白装糊涂,以静制动。
不过苏仁也懒得搭理他们,早早便宣布退朝了。
“四位上将军,请留步。”
忽然,苏仁出言叫住了赵匡胤他们。
虽然有些疑惑,他们几人还是停下脚步,来到了皇台之下。
这时苏仁离开龙椅,向赵高一招手,后者随即取出数份制式诏书递给了四人。
一人一份,内容也一模一样。
不明觉厉的四人打开诏书,快速浏览一遍后,顿时脸色大变。
赵匡胤率先惊愕道:“陛下,你……你真的要禅位?”
这虽然是疑问句,但诏书上已经加盖了大夏玉玺印,四人都明白这不是开玩笑。
诏书有曰:泰元二年春,朕作为大夏第三十四任皇帝,即位之初朝纲混乱,内有吕雉祸乱后宫、群臣党派林立、政令不清,外有强敌环伺,边境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朕深知自身年幼力薄,难以扭转乾坤,故决意禅让帝位,退位让贤。
但继承大夏正统者,非明君雄主不可,因此唯有攻破北方大金帝国首都,或攻破西方教廷帝国首都者,方有资格继承大统。
朕以此诏昭告天下,为保民安,朕愿退位让贤,朝政暂由武则天、苏秦、苏烈、赵云代为辅佐。
望天下百姓待明主继承大统,共尊之。
诏令不长,但内容之震撼,饶是李世民朱元璋这等雄主,都颇感惊诧。
这番操作,属实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更出人意料的还在后面。
只见苏仁摘下头顶的冠冕,锵地一声拔出天子剑,插在地上,然后摊开双臂,平静笑道:
“我知道你们四人皆有雄心壮志,但大夏的朝堂就这么大,容不下你们四人。”
“我势单力薄,确实压制不住你们,恐怕要不了多久,你们,或者你们麾下的将士谋臣,就会找借口起兵,大夏将再度陷入战乱之中。”
“与其白白内耗,不如我主动让位,你们谁能攻破一国之都,为我大夏开疆拓土,我就将大夏的一切都交给谁。”
“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现在就杀了我,然后互相攻伐一决胜负,最后踏着累累白骨坐上这龙椅。”
“一个完整的、民心所向的大夏皇位,与一个饱经战火,满目疮痍的大夏皇位,选择哪个,由你们定夺。”
“最后提一嘴,同样的诏令,我制造了无数份,并已经派人发放给各州府、各郡县、各宗门、各学院私塾,以及芸芸众生的手里。”
说罢,苏仁不再言语,面色如常地等待着自己的命运到来。
这便是他的真正计划。
一场豪赌。
也是这地狱级开局的唯一破局之法。
后宫太小,无论是签到系统,还是姑奶奶系统,最近都无法再触发新的任务。
也就意味着他的实力,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若是一直被堵死在后宫,恐怕有双系统在手,也不一定能真正破局。
所以苏仁才赌上了自己的一切,将大夏皇位摆在世人面前,将君臣矛盾,以及各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全都转移出去。
唯有如此,他才能脱离皇宫,去往更广阔的天地,疯狂打野发育,摆脱这独自守家的绝境。
而且苏仁笃定,李世民他们一定会选择前者。
因为这份诏令已经举世皆知,只有攻破敌国首都继承皇位者,才是民心所向,才是大夏正统,黎民苍生才会认可他。
如果像项羽这般好勇者不管不顾杀了苏仁,那就是谋逆,天下之人将有充足理由群起攻之。
饶是项羽有千古之勇,也绝对扛不住群雄的联合讨伐。
苏仁的计谋,堪称无解。
所以,李世民等人的脸色阴晴不定,权衡利弊片刻后,不禁感慨道:
“陛下好计谋!”
“能让出皇位,转移矛盾,并悄然昭告天下,操控民心,这等手段气魄,臣钦佩!”
李世民第一次,向苏仁行了跪拜礼。
然后是赵匡胤。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面色复杂地看着眼前曾被他视为无能小儿的皇帝,最终也跪下行了一礼。
最后是项羽,纠结了一番后,才按捺下直接干掉苏仁的冲动,选择了跪拜。
他虽好勇,但如此明朗的局势他还是能看得懂的。
杀苏仁弊大于利,搞不好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还不如攻破敌国首都,堂堂正正坐上皇位,还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大夏。
至此,苏仁的计划完美成功。
“大夏皇位最终花落谁家,我很期待。”
“在此之前,大夏玉玺、天子剑、大夏皇令这三样皇权代表之物,就交由武则天等四位辅政大臣保管。”
“待新皇诞生,便可直接回宫继承大统。”
苏仁说罢,便脱下龙袍,收起天子剑,一齐由赵高转交给武则天等人。
然后他一步一步走下皇台,从李世民四人的身旁走过,一直走出宣政殿,远远的,朝着皇宫城外走去。
第32章 君与臣,无解的阳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