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7章 风云突变[1/2页]

永不暴露 遍地沧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其余的5个人从纽约过来,下午赵立冬带着全体人员到制药厂去,正式入住。
      格林公司方面给陈教授等人安排了指导人员。
      有技术人员,一般的操作人员,还有管理人员。
      美国人在起名字方面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化,甚至比较糊弄。一共7个指导人员,竟然有三个叫“比尔”的,两个叫“约翰”的,连赵立冬都不太好分辨谁是谁。
      接下来几天,赵立冬白天就跟大伙混在工厂里面,一边学习,一边操作。
      第二天晚上,赵立冬出钱,请制药厂的主管人员和指导师傅们吃饭。
      席间频频劝酒,大伙儿喝的非常高兴。
      赵立冬还到住在工厂附近的人的家里拜访,送上一些小礼物。
      所谓礼多人不怪,虚心学习的人,在哪里都受欢迎。
      双方的关系很快接近,热络起来。
      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制药厂争取最大的自由度。能够观摩、学习到最核心的东西,让指导人员倾囊相授。
      头一周里。赵立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而是观察整个制药厂的格局。包括流水线设计,各种设备的种类、运转、工作效率、技术参数等等。
      跟制药厂的人混熟了,也没人管他。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制药厂的情况基本上摸清楚。
      中间爱弥儿总是催着赵立冬回去,无奈之下,爱弥儿只好自己来到里士满,住了两天。
      一周之后,赵立冬和爱弥儿一起回到纽约,之后就开始考察制药厂所需要的设备,原材料情况。
      格林制药虽然卖给赵立冬一些二手设备,但也仅仅是所需要设备中的一部分,仍然需要从外部采购不少设备。
      赵立冬或者查看广告、电话簿,或者到信息公司咨询,到设备厂家询问,收获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就在一片忙碌之中,到了6月23日,美国的各种媒体爆出一个爆炸性新闻。
      德国对苏联发起了大规模进攻,给苏联造成了沉重打击。
      一整天,媒体上都是这个新闻。
      就连一向不关心外国新闻的地方媒体,也都是这个新闻。
      街头巷尾,宾馆饭店,商店,加油站,人们一见面,谈论的也都是这个新闻。
      接下来,就是各种全面的报道和深度分析。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德国进攻苏联,会对美国造成什么影响。
      论点不外乎就是两派。
      一种是美国应该参战,否则德国一旦打败苏联,接下来就会打败英国,控制整个欧洲,进而帮助日本在亚洲称霸,两家瓜分世界。
      美国和美洲不仅可能成为孤岛,甚至可能受到德国和日本进攻。
      另一种观点,是光荣孤立的延续,认为美国不应该介入欧洲和亚洲的事务。。
      这些争论当中,其实有不少人夹带了私货。
      因为美国资本和德国有不少联系,很多美国资本家,尤其是德国裔美国人的资本在德国有很大的利益。
      这些人,自然反对美国参加对德国的战争。
      德国进攻苏联,对于赵立冬来说,早就在预料中。
      它提供的巴巴罗萨计划当中,进攻时间、主要地点、进攻路线、进攻方式、兵力和装备,都已经被证明是准确的。
      他现在关心的是,已经接到情报的相关国家,尤其是苏联是否已经做了足够准备。
      从目前看到的新闻报道来看,苏联仍然损失惨重。在德国

第347章 风云突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