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兴亡,百姓苦[2/2页]

三国之我非豚犬 乐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仲景去江陵,他可不想刚刚得到的医圣还没好好运用,就被土匪或者蛮族给料理了。

 送别了张氏子孙三代后,刘琮命人将存放小周永的棺材放在马车上。一行人便往周家村去了。

 长沙郡处于荆南,人口近十三万,整个荆州地区,听着很多,但其实放在长沙郡这种大郡上,人口密度并不大。

 荆州在曹操没有南下前,人口是真的鼎盛!刘备挟新野和沿途百姓南逃就有十多万。

 新野只是个县城,而去往襄阳的路上,只有樊城一个大城,等到了襄阳,跟随刘备的百姓已经有近二十万了。

 由此看来,荆州人口密度大部分集中在襄阳、南郡两个大郡,南郡治所江陵和襄阳两个城池更是整个荆州的精华所在!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刘琮等人看着田里劳作的百姓,同感到了一份田园之乐。

 对于达官贵人来说,算是田园之乐;对于老百姓来说,就只是苦哈哈的日子了。

 就像今天,有钱人下乡叫体验生活;而他们体验的,也是你难以拥有的生活。

 刘琮只带了五十骑,叫大部分人留在村落外,要不然这么多马匹进来,势必会践踏田地。

 但饶是五十骑,也让这些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感到慌乱。田里约莫二百来人,有许多是跟着大人来田间打闹的孩子。

 看到向着村口行进的刘琮等人,几乎是每一户人家,都叫过来个孩子,在孩子耳边嘱咐一番,孩子便朝着村子里跑去。

 “士元,百姓见到我们会有所慌乱,这我可以理解,可为何只是跑了些孩子?”刘琮有些不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场景。

 庞统出身寒门,虽说不是家徒四壁,但也体会过底层的生活,对此有着自己的一些理解。

 “主公,这些孩子是回去报信去了。告知留在家中的妇孺,藏好粮食,做好准备。”

 马良坐在马车上,也是探出头来道:“唉,莫说如今天下大乱,便是太平年间,百姓也对官府的来人,也是抗拒、抵触!”

 刘琮明白了,虽然不说是像后世的鬼子进村一样。但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的道理,深深的刻在华夏百姓的骨子里。

 封建时代的大部分为官者,是不会考虑百姓的死活的,他们多数人,想的都是怎么合适、合理地盘剥一下百姓。

 官是不会亲自下乡的,征收粮食税银这种事,都是由吏员来做的。在收取的时候,收取多少就是他们说了算了。

 长期的这种做法,便造就了百姓既畏官,也厌官的情绪。

 即便是后世,他身着警服也会对普通民众造成一定的震慑。

 更何况这样的封建时代,官吏可不会跟老百姓和颜悦色地说“你好,该您家交税了。”

 他们只会借着朝廷和官方的名义,显示着和自己官职不匹配的官威!

 策马停下,刘琮看着田里劳作的同时,在打量着自己一行人的农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叹了口气,刘琮心中更加坚定要改变这一切。

 刘琮身后,庞统等人,看着刘琮坐在马背上,有些瘦弱。但看在他们眼里,却是如此的伟岸。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马良和马谡兄弟俩,细细品味着刘琮的这句话。

 这几日相处下来,他们也体会到了,刘琮根本不像传言中的那样,不学无术、纨绔乖张。

 刘琮在江夏和江陵做的事,荆州各地官府已经知道。而荆南,地方偏僻,民间还并没有流传刘琮最近的事迹。

 马良看着刘琮忧虑感叹的样子,那根本不是做作,而是发自内心的!

第44章 兴亡,百姓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