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5章 吕氏麻辣烫[1/2页]

拼搏年代 白色十三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工商行信贷部出来,吕冬心情大好,吕春和吕建国提前准备好各种证明,银行这边手续办的很顺利,只等通过审核下贷款。
      吕冬神清气爽,吕春却愁眉苦脸。
      “咋了?”吕冬问道。
      吕春长长叹口气:“背上一身债,愁。”
      吕冬宽慰道:“大哥,你首付五成,才贷款3万,还是分二十年还清,一个月才还多少?我这一个月要还800多的都不愁。”
      他瞎出主意:“你以后住在派出所,吃在派出所,也花不着几个钱。”
      “我也是这样想的。”吕春摇摇头:“但我这正花钱多的时候。”
      吕冬点点头:“我明白,谈恋爱,男人花钱都多。”
      这一点,想必杜小兵可以证明,老杜为了追求真爱,花钱如流水。
      各种手续办完,就等银行下贷款,店铺基本到手,开店的计划完成关键一步。
      至于分店之类的,属于长远目标。
      同时,吕冬的存款降低到了五千元。
      店铺明年开春才能交付,跟住宅楼一样,交付的是纯粹的毛坯房。
      想要开店,还要装修,要设备桌椅,要流动资金,长远考虑,最好连空调都装上。
      这些都需要钱。
      这次出售的店铺是一期,后面还有二期。
      社会在变化,大多数时候,计划和理想往往离不开金钱的支持。
      如今,卤肉烧饼在大学城已然打响名号,每天进账非常稳定,早中晚加在一起,单日销量稳定在480到500个,销售额基本在800左右。
      但日用品销量在下滑,利润也在不断降低。
      西市场就在那里,只要有心有资金,总能找到进货门路。
      下一步,吕冬准备上麻辣烫,目前大学城没有任何一家在做。
      而且能打下一定基础的话,未来开店也能朝麻辣烫的进阶版发展。
      大中华美食,万物皆可烤,万物皆可烫,万物皆可涮。
      至于山寨炸鸡店,也没有排除,这是他熟悉的,而且万物皆可炸。
      办理完银行手续的第二天,早晨忙完之后,又听到东边敲鼓声,吕冬过去趁休息跟七叔聊了会,主要是说了下再帮忙改装个新车斗的事。
      只要有材料,对七叔来说没难度。
      半上午,吕冬搭乘中巴去泉南,先乘坐公交去有名的师大东街。
      这条不宽的道路,位于师大老校东侧,在整个泉南也是鼎鼎大名的小吃和杂货一条街。
      炸鸡、包子、烤串、烧饼、关东煮、麻辣烫和煎饼果子等等,这里应有尽有。
      连目前泉南不多见的土豆粉都有卖的。
      卖麻辣烫的,街上有五六家。
      快到中午饭点的时候,吕冬找了个地方仔细看,附近两家麻辣烫摊子前,很快围满了学生,有一家算是开放式的店铺,十多平方的小门帘里,摆了三张桌子,桌子换人很快。
      没有地方的学生,就端个套着塑料袋的长方形铁盘子站着吃。
      用过的铁盘,就跟赵娟娟盛豆腐脑的瓷碗一样,扔掉旧塑料袋,套上一个新塑料袋继续。
      能吃这些路边小吃的人,也不会太讲究。
      吕冬仔细观察,大体上估算,从11点半到1点半的俩小时里,三家就没断过人,最少的时候也有四五个,以学生和年轻人为主。
      另外,还有些人带走。
      串撸下来,装在袋子中,可能是带回去当菜吃。
      五六家卖的,生意都很好,甚至很好都不足以形容,称得上火爆。
      不止是麻辣烫,这条街上卖小吃的大部分生意都不错。
      这条街,人流量很大,可以说是个成熟的商圈,大学城的小市场比不了。
      但有一点,大学城竞争小,哪像这里,任何小吃就没有独门独户的。
      过了一点半,人流越发稀少,吕冬看到一个麻辣烫摊位前空闲下来,走了过去。
      “吃么?”老板一口泉南话,递过来个套塑料袋的托盘:“随便选。”
      吕冬接过来,以泉普问道:“老板,怎么卖。”
      老板笑着说道:“1块钱5串。”
      吕冬从微辣的汤盘了里面选东西,随口说道:“我高中边上有家,都卖1块钱8串。”
      “你大一的?”老板不忙,也乐意跟人聊几句:“小地方出来的吧?不说两地的消费,光这摊位费差别就大了。”
      吕冬选了几串甜不辣、鱼豆腐、肉丸子等典型的合成品,点头附和:“也是。”
      “酱料自个刷。”老板指了下两个不锈钢缸子。
第105章 吕氏麻辣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