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 台词不对[1/2页]

拼搏年代 白色十三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用摆摊,吕冬难得想睡个懒觉,却早早就醒,大概已经形成了生物钟。
      原本想要赖会床,看到墙上贴的天哥和柱子,决定早点起床。
      这两位是奋斗界的前辈和偶像。
      遥想天哥和柱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哪怕生命终止,仍然会再爬起来战斗,直到天荒地老。
      于是,天哥和柱子又又又……又打起来了。
      这才是努力奋斗的楷模。
      吕冬来到院子里,太长时间没清理,青砖缝隙之间,一棵棵杂草挺拔而起,带来满眼绿意。
      院子肯定不能任由长草,吕冬花费一段时间清理干净,扔进垃圾桶倒掉,洗漱过后去果园吃饭,在胡春兰去存钱的唠叨中,骑上自行车,带好自个宠物,赶往县城。
      现在,胡春兰对一天收入多少,渐渐习惯,能平静对待。
      但手里现金一多,总是提心吊胆,容易睡不着觉。
      以前穷,出去连门都不带锁。
      现在,隔一会不在人就莫名心慌。
      吕冬能理解,这年代治安不好。
      一路来到县城,进工商行,人不算多,排了一会队,到窗口时,给吕冬办理业务的,还是上次那位女工作人员。
      看着吕冬从手提包里往外掏钱,尤其那一摞摞小面额钱币,女工作人员毫不犹豫的看向后面。
      后面有领导,这是求助!
      距离吕冬上次过来时间不算长,她还有印象,上次拿来的大都是十块和五块的,这次1块和5毛的格外多。
      一捆捆小面额钞票,看了叫人头皮发麻。
      吕冬递过银行卡去:“你们点点,应该是三万五。”
      这是包括省大和体育学院开学三天,艺术学院开学两天,以及后面十来天的所得。
      其中刨除掉了新生意投资和家里的日常花销,吕冬又预留下足够的货和周转资金,保证这3万5存到银行对生意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女工作人员刷卡看电脑纪录,距离上一次三万元存款过去才半个多月,这次虽然还没清点,但说了3万5,估计差不了。
      她略微打量吕冬,不足二十岁,家里是南边开矿的,还是中北部贩铁的?或者城里那几个大户家里的?
      这么多零钱,都不像。
      好奇心人皆有之,银行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领导派的援助人员很快过来,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加入进来,繁忙的清点工作开始,吕冬则耐心等了起来。
      前后两次,总计6万5存款都是未来购买店铺的资金,花出去不会影响现有的生意。
      商铺才打地基,不知道啥时候开售。
      吕冬跟吕建国打听过,暂时没听到卖期房的消息。
      能卖期房的话,是不是可以贷款?
      他想到了曾经的房奴生活,记得当初办理贷款时查过,像泉南地区九十年代中期就有了房贷业务。
      等了一段时间,女工作人员笑着说道:“您好,35000元,全部存入?”
      吕冬说道:“是的。”
      女工作人员问道:“您不考虑定期?”
      吕冬摇头:“不用了。”他问道:“咱们行能办理房贷业务不?”
      女工作人员好奇的看了吕冬一眼,说道:“有这项业务,具体你可以找业务经理咨询。”
      吕冬只是先问一下:“不在固定单位上班咋办?”
      女工作人员简单说道:“需要在行里有存款,在公家单位有担保人。”
      业务处理完毕,吕冬拿到卡,没再多问,而是找到另一边的对口业务人员问了一下,今年五月央行刚刚公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个人房贷业务限制。
      但具体到每个行就不一样了,毕竟地区差异性无法忽视。
      青照这边要求相对严格,不是公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公家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作为担保。
      企业或者政府单位都可以。
      问清楚之后,吕冬照例在银行大厅观察一段时间,这才出门。
      骑上自行车,去同一条街上的电信营业厅,邮政和电信今年刚刚分家,还没变成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和铁通的格局。
      吕冬原本想买个传呼机,但仔细想想用处不大,都是他找别人,现在真没几个人找他,而且手机时代即将到来。
      他干脆去问了问手机,记得快大降价了。
      很明显,还没到时间,可能下线市场价格更高,青照这边连手机加入网费,最便宜的办下来也需要七八千。
      像新款的摩托罗拉掌中宝328,光手机就要1万多。
      吕冬本身没有迫切需求,自然不可能去买。
      在电信门店里面转了一圈,最后啥也没买,售货员难免投来略带鄙夷的眼神。
      吕冬直接无视,坦然出门。
      刚出门没走几步,地上有啥东西,在

第72章 台词不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