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公孙康安抚住了这群老人后,这才转身离去,开始找人来研究一下该怎么改良造纸术的问题。
      虽然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制造纸张的材料成本加起来,几乎都可以赶的上丝绸了。
      再加上因为技术的限制,这个时候的纸张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普及开来。
      所以,一直到三国结束,西晋时期仍然有“洛阳纸贵”的说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直到现在为止,东汉末年还是流行着使用丝帛还有竹简记录文字。
      当公孙康想到自己每次上大厕,都要用什么“厕筹”时,他就忍不住菊花一紧。
      虽然家里的条件,可以让他每次上大厕时,都可以用丝绸来解决。
      但是公孙康可不会愿意这么做,他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但是那些钱都是该花的。
      若是让公孙康为了自身的享受,而在这上面浪费家中的钱财,他是一万个不同意的。
      所以,每次上大厕的时候,他都会准备大量的树叶,来代替厕筹。
      但是,现在盛夏五月,正是树叶生长茂密的时候,他还可以使用树叶代替。
      但是当时间来到秋天的时候,他该用什么来代替呢?
      想到这里,还有这些孩子们上课时的课本问题,公孙康就迫切的想要改良造纸术。
      于是,公孙康直接让人回家里调来一批泥瓦匠过来。
      当公孙康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造纸的八个步骤,“浸沤切碎、灰水浸泡、舂捣、洗涤、打槽、抄纸、晒纸、揭纸。”给这些泥瓦匠们讲解了一遍之后。
      便开始回去继续培养那三十个特殊人才去了。
      不知不觉间,公孙康就在这种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中,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
      当时间来到光和五年(182年)六月初一的时候,公孙康也终于在这一天停下了自己的忙碌。
      公孙康神色复杂的,看着面前这气质大变的三十六个人。
      有些感叹的说道:“一个月,一个月了啊!”
      “唉!”听到公孙康的感叹,这三十六个人的心中,都是拥有着一丝不舍。
      虽然和公孙康只是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
      公孙康教给他们的东西,却比他们过去那几十年时间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看着面前这神色尚显稚嫩的公孙康,他们心中对公孙康却是升起了一股孺慕之情。
      当公孙康第一次给他们讲解按揭、分期付款时,他们是一脸不明觉厉的。
      但是,随着公孙康给他们详细的分析、举例子,并且亲自扮演各种角色,让他们直观的感受了一下之后。
      他们的心中只剩下了一片震撼,这种匪夷所思,空手套白狼的方法,竟然是出自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手中。
      不吹不黑,仅凭这一手,他们认为就算是把公孙康比作商祖陶朱公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更不用说,这个年轻的惊人的康公子,还在晚上的时候,教他们读书、识字。
      让他们成功的接触到了,只有以前那些高贵的士族老爷们才能有机会学习的文字后。

第25章 离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