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6章 春闱开考,后膛枪[2/2页]

大明之崇祯圣皇 逍遥自在,处无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那人回道:“李岩见过兄台!”
      大顺的两大谋士在刘府别院不期而遇。
      见着二人高谈阔论,崇祯心中乐开花。
      旁王承恩问道:“皇爷,这二人要栽培一二?”
      崇祯摇摇头,便道:“无须栽培,日后当见分晓。”
      王承恩略微皱眉,皇爷对其人不一般。
      十几年后,王承恩感慨陛下识人之明,用人之准。
      枪炮厂内,老毕愁容满面,前些日子崇祯把他喊去。
      对他说道:“老毕,朕想制造后装枪,不再从枪口装弹,从后膛中装。”
      老毕被崇祯天马行空之法征服,回枪炮厂数日闭门造车,可始终得不到精髓。
      炮厂孙元化、张涛、王徵、汤若望等人亦是无法为其解惑。
      时茅元仪探亲而归,见毕懋康哀声叹息,浑身散发腐朽之气。
      便问道:“老毕,何故发愁?”
      见老茅后,毕懋康将后膛枪之事悉数托出。
      茅元仪略微沉吟道:“后膛枪,论击发装置用弹簧、撞针即可。
      可火药、铅弹如何装置方是膛枪关键。”
      对茅元仪之言一针见血,毕懋康点头应到。
      迈着龙步而来的崇祯,见二人愁容满面不由觉得异样。
      便问道:“侍郎何故?”
      毕懋康叹道:“陛下,后装枪击发无事,可火药子弹不知如何装之。”
      崇祯便道:“可用纸壳子弹!”
      茅元仪问道:“何为纸壳子弹?”
      崇祯笑道:“用纸卷成筒,里面装火药,将弹头与之分别装入。
      在纸壳底部放上极小火石,以撞针摩擦起火,燃烧火药打出铅弹。”
      一通解释让毕懋康在脑海之中,形成击发画面,竟拍手称快。
      在崇祯震惊之下,撒丫子便跑。
      茅元仪顾及颜面,拜别崇祯追毕懋康。
      崇祯颇为无奈,他最为迫切地造出火帽,可无容器无设备只能搁置。
      只能依照火石燃烧纸壳子弹,希望毕懋康可以成功。
      走至炮厂内,见一年逾半百之人,却风度儒雅,专心研究图册。
      正是徐光启关门弟子,任炮厂厂长,领工部侍郎衔的西学大家孙元化。
      孙元化钻研图册足足半个时辰,连崇祯到访都不得见。
      若非王承恩有意咳嗽一二,孙元化身心聚在火炮之学中。
      见崇祯坐那,孙元化急忙跪拜:“臣孙元化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崇祯当然不会怪罪一二,孙元化乃是精通火炮的大才,又是西学的倡导者。
      便道:“侍郎为国为民,朕不会怪罪,此番前来乃手雷之事。”
      闻手雷之事,孙元化回道:“手雷已成,请陛下一观之。”
      至演武场遂见一队身长七尺,高鼻深目,猫眼鹰嘴,面貌白皙,卷发赤须的葡萄牙人。
      乃是孙元化用重金从澳门招募而来的葡萄牙炮手以及海战之中俘虏的工匠。
      葡萄牙人统领西劳见孙元化领人来,用蹩脚的汉语道:“西劳,见过大人。”
      孙元化喊道:“命人赶来四五只肥羊,用手雷轰之。”
      西劳听不太懂,一旁翻译陆若汉将孙元化话语通传,西劳闻言大喜。
      陆若汉见崇祯数次来,又见其腰间坠着的龙纹玉佩,心中早已猜测一二。
      怕是当今天子无疑!

第226章 春闱开考,后膛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