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回到梦想起航的地方,周壹的感慨满满的。
      “这里对于我和宋嘉树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地方。我和他合作(周壹谱曲,宋嘉树写词)的第一首歌,就是关于在这里的回忆。”
      “噢。”
      邹末点点下颌。
      她知道周壹说的是哪首歌。
      是两人组合三周年专辑的主打歌曲。
      细想歌词,和这里完全对上了。
      荒凉的地方,也的确有充满故事的条件。
      邹末扫视了一周,后知后觉地和周壹感叹最开始的问题,
      “如果这里被改造,也的确挺可惜的。”
      而这会倒是的周壹看淡了些。
      他轻轻地笑了声,
      “谁也无法改变时代前进的步伐,失去是常态。”
      “也是。”
      邹末的语气也多了几分淡然。
      “不管以后这里变成什么样,我们依然可以指着这个地方说,这里是梦想最开始的地方。”
      说起了梦想的话题,周壹不觉向邹末问,
      “你呢?你小时候为什么这么笃定要走演员的路?”
      周壹只知道邹末从小表演的天赋就极高,读幼儿园那会刚好有个支教老师从北京过来,看到她难得有这样的天赋,便引荐她去北京参加了一个比赛。
      那时候的曹女士也是怀着赌博一样的心理带着邹末出发了。
      如果能拿奖那就说明邹末在这条路上有点希望,如果失败了也没什么,起码长大以后的邹末也不会责怪她当初没带着自己去尝试。
      大概是邹末注定要走演员这条路。
      那个比赛,邹末最终拿了第一名。
      拿了奖后的她就留在了北京。
      刚开始由于拿了奖,是个香饽饽,许多剧组的童星选角抢着要人。
      但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开始跑剧组。这其中不乏有人脉有背景的家庭。而毫无背景的邹末,逐渐受到冷落。
      很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邹末没戏拍,也没有其他工作。一直陪着女儿的曹女士也没办法工作,便都没收入,在北京的生活穷到几乎揭不开锅。
      而一直留守在家里的老邹,没陪着来北京,一方面是考虑到家里有老人照顾,另外一方面便是考虑他在老家的工作稳定。稳定的收入能给在北京的女儿留一条后路。
      所以刚开始那几年,如果没有老邹的每个月往北京寄钱,邹末和曹女士是无法在这个大都市里生存下去的。
      即使是那几年过得很艰难,邹末也没有选择回老家,一直在坚持。
      “我啊,”
      提起过往,邹末的脑海泛起了那久远的记忆。
      “那时候我们的小镇很穷,没有电影院,想要看电影的话,只能是看广场里偶尔拉大幕布播放的那种。我记得我第一次看的电影是6岁那年的国庆,广场连放几天的电影,其中有一部就是长江七号。小孩子最喜欢这种搞笑又有孩子元素的电影了。那时候的我看完后就跟妈妈说,以后也要让她在幕布里看到我。”
      没想到那时候孩子气的誓言,如今真的实现了。
      “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能说出那样的话来?而且为了这句话,我莫名就爱上了表演。然后被老师发现了天赋,我就更加放不下这份热爱了。”
      周壹听着邹末说起过往时云淡风轻的语气,心底微微泛疼,他知道实际上她为这份热爱和坚持到底付出了多少。
      “一一,有时候你让我觉得自惭形秽。”
      邹末为了那份热爱的坚持,让周壹觉

第294章 不需计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