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呆住,众使臣也呆住。出了李承乾这种事,他们知道,大唐的储君之争,远比表面上的要激烈得多。
身为太子之位有利竞争者的李泰,居然主动退出,为李寿请封太子?
李寿很怀疑李泰是不是想他报之以李?也想他出来为李泰请封?
“四哥谬赞了,打胜仗,那是因为众将用心,众兵用命,方能有那些大胜。我有幸从恩师那里学到一些知识,才能为我大唐做出一点有用的东西。论当太子,你们更为合适,我愿辅之。”
李寿没舍得只说李泰,用“你们”将众皇子概括。
这样的虚伪很有必要,李世民非常高兴,比当上联盟盟主更高兴。
原本李世民想过一段时间,让李承乾的事冷却,才封李寿为太子。
见李泰自动提出来,李世民没再等:
“无论谁当太子,都要为我大唐奋斗终生。太子关系到我大唐的兴衰延续,不可草率。天赐无论才智还是仁德,都足以成为大唐太子,众爱卿以为如何?”
所有皇子官员全站出来,朝李世民拜下,魏征代表大家先开口:
“皇上说得是,无论才能品性,越王殿下都能成为我大唐太子。臣愿拥立越王殿下为太子。”
“臣愿拥立越王殿下为太子。”
在场的人全票通过,豆莫娄国的使臣也差点发声支援。
李寿虽高兴,他不想此时当太子。
外面的人都以为,李承乾是李寿扳倒的。李承乾才倒,李寿就当太子?
搞不好传到后世,会成为第二个李世民。
为了自己的名声,李寿也不敢在这时候当太子。
“多谢大家的好意,正因为大唐太子关系到兴衰待续,万不可草率。现在父皇正值壮年,且身强力壮。太子之位当细心选出,没必要操之过急。这太子之位,儿臣不能授。”
许多人都忍不住点头称赞,只有李泰几人,在心里暗自诅咒。
大家和李寿想的不一样,这些任命,只要是聪明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同意,都要再三谦让。
李泰李寿如此懂事,长孙皇后激动得热泪盈眶,给李寿找台阶:
“陛下,寿儿说得是,现在陛下正值壮年,太子之事,没必要操之过急。”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这些:“太子必须要选好,此事过几日再议。”
……
“父皇要封相公为太子?”
越王府,柳风铃几人被这个消息惊呆。
很快由惊转为喜,一涌而上,将李寿抱住。
“太好了,父皇终于封你为太子,你没有立即答应吧?”
柳风铃很有经验,李寿现在仍还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李承乾一案是我办的,怎能现在答应此事?以后再说吧!”
“没答应就对了,”柳风铃说:
“我听爹说过,这种事必须要谦让三次,三次后才能答应。我还准备给你说,没想到他们现在就要封你为太子。”
李寿暗道好险,要是他今天答应了,不知会让多少人鄙视:
“说来也奇怪,这事是李泰提出来的,他为我请封太子。”
几女一脸惊讶,赵真真说:
“李泰的野心不比李承乾小,让他放弃太子之位很难。他这样做,要么是得到皇上或皇后授意,要么另有居心,殿下小心。”
赵真真以前差点被李泰所害,对李泰,她比其它人知道得更多。
李寿很认可赵真真的猜测:
“看今天父皇母后的样子,李泰不像得到他们授意,这事我们得小心处理。”
李寿原本只是开始重视李泰和李佑,李泰如此不正常,他准备派人监视对方及那些死党了。
李寿没能休息多久,一个下人来报:
“有三个尼姑想来拜见殿下。”
李寿有些懵,柳风铃问:“她们可曾说出姓名法号?”
下人说:“有个年青尼姑说,她的法号叫无尘。”
“无尘?”柳风铃想到一人: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可怜的太子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