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册封众人[1/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寿事情太多,原本一早要去翟府回门,也改在中午。
      第二天一早,李寿带着众俘来到朝殿。
      柳风铃和翟青鸾、带欣直接来到后宫。
      因为李寿对皇亲国戚的提议,朝廷并未马上召见众俘。
      李世民昨天晚上就听说过此事,带着浓浓的不解问李寿:
      “天赐为何要对高句丽的皇亲国戚,做出那样的安排?”
      李世民并未多想,他认为李寿只是针对高句丽。
      大家都在等李寿的惊天一说,他站起来:
      “高句丽那些皇亲国戚,没几个是人才,也没几个对我大唐服气。就算封他们官,他们内心也未必愿意接受。能封爵的,可以封个爵。不能封爵的,朝廷暂时养起来。要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成为一个真正有用之人。”
      大家呆住,他们不知道,今天的李寿,被几个老婆磨圆滑了。
      李寿说出他的好意,如此伤人伤己之事,几个老婆死活不同意。
      没办法,只好暂时不提此事。
      李世民暗自出了大口气,包括和李寿坐一排的众皇子,也轻松不少:
      “此事就按天赐说的做,大家还有没有需要补充?”
      和李寿同朝为官,是大家的悲哀,大家左右看了看,没一个人站起来。
      没办法,李寿又站起来,说出一件事大家想不到的事:
      “这次人太多,姓名需要避讳的也太多。我认为,避讳那套可以取消了。”
      这件事不小,李寿虽如日中天,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站起来:
      “避讳乃是对君王、长辈的尊敬,有关忠孝的大事。取消,对百姓无益,有损伦常。”
      “孔大人说得是,”连孔颖达这种不喜欢说话的人,也站出来反对李寿。
      一向看不惯李寿的王绍理,也没落后:
      “一个连讳也不避之人,再有才能又有何用?若是取消,天下只怕大不敬之人,比比皆是。如此风气一长,对教化百姓也不利。”
      避讳是对君王、长辈名字的避讳。
      现在更甚,不但不能写,连说出不能说。
      这事没任何人帮李寿,有些人想帮,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李寿孤军作战。
      “取消这事,怎会对百姓无益?我大唐以后千秋万代,君王能取多少名字?要是都避,以后还能有多少字可用?”
      大家哑声了,李寿继续:
      “这事的弊病太大,照现在的避法。长辈名为官,儿子就不能为官?要是名叫仁,儿子就不做人了?”
      “五弟说得是,”李恪佩服了李寿一眼:
      “父皇,此乃陋俗。不改,对我大唐千秋大业也有坏处。但可以规定,所取名字,不得与君王和长辈相同。”
      李世民是个很开朗的人,他的“民”字用的地方太多,并不介意人说或写,只是不能取这名字。
      见大家都被说哑,李世民拍板:
      “万事脱不了一个理字,既然大家都没反对。就按天赐和长康说的,取消避讳。朕的名字,大家也不用再忌讳了,皆可谈。”
      外面的人等了好一会,才等来他们想要的声音:
      “宣荣文太后、宝藏郡王、孝义郡王、高雅公主觐见。”
      高藏还未拜见李世民,以他的身份,昨天不方便去李寿那里。
      几个小公主说了,待今天事了,她们可以带高藏去任何地方玩。
      见到传说中的李世民,高藏有点小激动,恭恭敬敬拜下:
      “臣高藏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此懂事,李世民很欢喜,立马赐座。
      “高爱卿昨天有没有去看过你的府第,你要是有其它要求,可以一并提出来。”
      “去看过了,非常满意。”
      高藏没说虚,李寿快攻下百济时,朝廷就开始大肆搞建设。
      在各处建了许多大宅院,专门用来安排这些败君败臣。
      难怪李世民说长安快不够用,想学广州,扩建城池。
      “臣只有一个要求,只保留郡王身份就可以了,臣不想去当官。”
      许多人看了眼李寿,以为李寿已威胁过高藏。
      李世民又小松口气,要是高藏提出来,当个什么官,他真不好拒绝。
      “既如此,高爱卿就暂时在家多学习吧!有什么需要,随时可提出来。”
      没让李世民为难,高桓文也不想当官。
    &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册封众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