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二十七章 高军南下[1/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世民同样懂得忽悠,说了一大堆的好话。
      并保证会善待高句丽的百姓,一定会将这里的百姓,当成大唐百姓对待。
      同时下令,免除高句丽今年的赋税。
      另李寿在这里许诺的事、提拔的人,也全盘同意。
      一长串圣旨念完,李寿才将大家挥起。
      至于那些本就站着的人,对他们没有半分影响。
      带来的圣旨不少,李寿又拿出一份圣旨。
      这份圣旨是专门写给高藏的,高藏紧张跪下。
      李寿搞的宫市,对高藏来说并不是坏事。
      高藏玩砸钱游戏后,才真正认识到钱的重要性。要想有钱,官爵自然是越大越好。
      高藏没有失望,李世民在圣旨上,给予他高度评价。
      将高藏比作末代明君,识时务的俊杰。
      说他为了高句丽百姓,能少伤亡、过上幸福的生活,毫不在意个人荣辱。
      一通废话说完,李世民封高藏为宝藏郡王,并且可以世袭三代。
      这个封赏非常高,远在扶余义慈之上。
      扶余义慈虽被封为百济郡王,仅只有他这一代。
      大唐的爵位,一般是一代代降下去。比如亲王的继承人,只能封为嗣王。嗣王的继承人,被封为郡王或是国公。
      像高藏这种能延续三代郡王,三代后,都能和亲王的后代一样了。
      第二个册封的是荣文太后,荣文太后不答应配合,今天没来。
      李寿为了收买人心,偷走玉玺诏书的事,没有降罪于她。
      荣文太后被封为顺和太后,高娟被封为高雅公主。
      圣旨传到兰芷宫,两人终于认清现实,跪下谢恩。
      高桓文的封赏也很不错,被封为孝义郡王,但没能世袭几代。
      没有反抗的官员皆有封赏,直到现在,许多人才知道一些事。
      朴成会被封为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身为副相的尹茂林,居然被封为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并被封为开国子。
      连尹茂林的孙子尹世杰,也被赐名尹正杰,封为正六品官。
      不止尹世杰被赐名,有些人也被赐名。
      原因是避君上名讳,李世民有一个世字,其它人就不能取这个名字了。
      现在李寿才想到,他改革还有漏网之鱼。
      尹茂林被众同僚,狠狠鄙视了一番。他自己一点不在意,在心里暗自高兴。
      正三品并不低,身为中书令、侍中的魏征、房玄龄几人。在这个官职上,也只是正三品。
      连渊盖苏文也有追封,封他为正四品官员、伯爵。
      这波操作下来,将一些人的仇恨,又降一大截。
      第二天,去熊津江口劝说渊炳仪的昌卫平,被人送回来。
      ……
      “殿下,熊津江口的高军去了南部,昌大人跟去劝说,被渊炳仪砍下头颅。渊炳仪还让小的带话给你,说他们就算拼尽最后一人,也绝不投降。”
      李寿看着木盒中的人头,十分愤怒。
      昌卫平虽才投他们,也算是他们的人,居然被人砍了祭旗?
      “大家说说,他们去南部意欲何为?”
      官员中被封最高的尹茂林更积极:
      “他们一定是去镇南城,投了镇南王高舍斋。高舍斋是荣留王之弟,一直镇守镇南城。虽只有两万五千兵马,他在那里的基根很深,招兵买马也容易。”
      朴成会接道:“高舍斋既然能做出偷玉玺之事,只怕他会拼死一战,渊炳仪等人很有可能去投他。要是他们兵合一处,又有近十万兵马,不可小窥。”
      李寿有些头大,开始他想和平解决,派人去说。到现在,也没高舍斋那边的消息。
      李寿为了显示他们大肚,将高舍斋联合荣文太后偷玉玺的事,说给众官知道。
      没人怀疑,渊炳仪不是去投高舍斋。有些事李寿想不通:
      “渊盖苏文杀了荣留王,怎么没动高舍斋?高舍斋为何没想着为荣留王报仇?”
      这事尹茂林知道:“高舍

第四百二十七章 高军南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