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六章 晕倒在路边的人[1/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乙支灭原在争取时间的事,李寿已猜到。
      只是他伤得不轻,实在难上阵指挥。准备再休养几天,最好等两个老婆来再说。
      李寿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为了清静,他从军营搬到外面一幢小院。
      这天正在院中晒太阳,高桓文带来一大群人。
      “殿下,这些都是丸都山城的百姓,他们想见殿下。”
      这帮人一个个穿丝戴银,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百姓,李寿问:
      “大家来此有何事?”
      众人全看向一个瘦高老头,老头拿出一份册子递上:
      “小老儿卢盛银,大家听说殿下遇刺,心里甚是忧愤。凑了些东西,来孝敬殿下。希望殿下能早日安康,长命百岁。”
      李寿打开册子一看,全是统计的礼物清单。
      十分丰富,连千年人参这些至宝都有。
      其中有个叫陆之友的人,送的居然是两个丫鬟。
      李寿在看,大家的嘴没闲着,七嘴八舌在拍马屁:
      “也不知是哪个天杀的,越王殿下如此仁义,他们居然也能下得了手。”
      “听说殿下遇刺那天,还在替百姓义诊,真是造孽啊!”
      李寿将清单合上,递给卢盛银:
      “多谢大家的美意,这些东西你们自己拿回去。过几天我们就去攻丸都山城,大家放心,打仗是军人之间的事,绝不会牵连到百姓身上。”
      李寿猜对,全松了口气。卢盛银递了几次李寿没接,又是一番大赞后说:
      “丸都山城分田地之事?”
      “田地是必须要分,”这事李寿没半点商量余地。
      “只是分田地而已,大家将眼光放开,不要就盯着那几亩地。你们的房屋财产这些还在,同样比任何人都会过得好。实在想要田地,多请些人去开荒,开荒得来的田地,可以算自己的,不用分。以后我们会将棉花、玉米等物拿到这里种植,大家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这帮人还是容易满足,很兴奋,一个中年男问:
      “开的荒都算自己的,以后那些地都能种上棉花?”
      玉米大家还没听说,棉花的名气已为大家所熟知。李寿给玉米打广告:
      “大家想种什么都行,棉花能暖身,种好了大家衣这方面无忧了。玉米是吃的东西,产量不在五谷之下,味更胜五谷,并不难种,存放两年都没问题。那东西种好,能解决大家吃的问题。”
      连高桓文也听呆,卢盛银问:
      “如此神物,我们怎么没听过?殿下说的可当真?”
      “绝不骗你们,那东西是我才从海外弄来的。”李寿说:
      “只要大唐有的,以后这里都会有。我可以向大家保证,以后我大唐的赋税,一定比高句丽的轻。分田地只是为了大多数人能过得好,大多数人好了,大家才会更好。”
      这次的忽悠影响很大,特别是棉花、玉米等物要拿到这里种植。
      许多大户分田地的怨言,也少了许多。
      ……
      送走众大户,李寿感觉有些累,正在休息,韩中原红着一张脸进来:
      “殿下,还有两人没离开。”
      李寿会错意:“他们还有事?”
      “不是,是两个姑娘。”韩中原的兴奋劲,不比李寿看到柳风铃几女来少。
      “那两个姑娘是一个叫陆之友的富商所送,那个富商说了,那两个姑娘也是唐人,父母已亡。现在送给殿下,送她们回去也好。殿下,我将她们领来你看看,都很不错。”
      的确不错,两女年青,长得也不差,就是不会识字。
      可能怕被赶走,一个叫宋小维的丫鬟说:
      “殿下,除不会识字,我们什么都能做,我们愿意留下侍候殿下。”
      韩中原有些急:“殿下,留下她们吧!多两个人多两双筷子而已。”
      李寿白了韩中原一眼,看样子这家伙已春心荡漾了。
      “你们暂时留下做些杂事,待回唐后,我派人送你们回老家。”

第四百零六章 晕倒在路边的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