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将要狡辩的市井亮打住,这次没有虚伪:
“我们又抓到三万多个俘虏,这些俘虏处理不好,会成为大祸。我们想让他们投过来,早点平定高句丽,早点结束战乱。”
李寿没必要虚伪,他再虚伪,做这些事也不可能是为了救敌人,救好敌人再来打自己?
那么多的俘虏,每天吃的粮食多得惊人。
要不是他们缴获大量的粮食,只是新罗,绝难供应。
那些俘虏,李寿同样不可能白养。
安北疆没有那么不懂事,没感到意外:
“以后殿下准备还政于高氏,还是让唐国统一这里?”
“我会将选择权,交给这里的百姓。”李寿说:
“如果多数百姓,都要求还政于高氏,我们会撤出高句丽。如果选择让我们统一,我们会留下来,好好打理这里,将这里打造成和大唐一样的地方。”
安北疆很惊讶:“殿下如此肯定,那些百姓会支持你们?”
有些将领已提出搞分田地运动,李寿准备占高句丽一半以上的土地,才开始搞。
那时候,大户的抵制不会那么大,免得狗急跳墙。
“百姓是最单纯的人,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高句丽和百济一样,建国数百年,大半的土地财富都在大户手中。又加上连年征战,已是民不聊生。我大唐不一样,国富民强,正在朝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安将军以为,高句丽还会有希望?”
安北疆呆住,李寿在百济搞的那些,他也知道。
现在百济的大户虽仍恨李寿和大唐,全是些被拔掉牙的老虎。
普通百姓更不用说,只有感恩和拥护。扶余家族的事,已成为历史。
安北疆想了好一会,长叹一声:
“现在的高句丽,的确和百济很相似。郑王殿下说得没错,既然迟早都会输,何必非要苦苦挣扎?多伤人命?罢了,希望我能为高句丽的百姓、为殿下尽一份力。”
安北疆说完,跪在李寿面前。
李寿的愿望终于达成,将安北疆扶起:
“安将军请起,将军放心,我必不负将军、不负高句丽的百姓。”
……
三万多俘虏,住在四个地方。
在内奸帮助下,李寿已将几千个刺头,统一关到外面。
没有那些刺头的蛊惑,许多俘虏对唐军的仇恨,已大大减少。
又加上已答应投大唐的几千人,也在这些俘虏中,宣传大唐好之类的话。
大戏还未开始,已有不少人不拒绝投唐。
这天一早,除被踢出去的四千多人、和一些伤重的人,三万俘虏挤满操场。
此时点将台上还是空空如也,下面吵翻天。大家一堆堆开始八卦。
“难道今天就将我们押到百济和唐国去?”
“怕是不会,”一个中年士兵轻声说:
“有些人已愿投唐,这些愿投的人,不会被运去做苦力。我看,今天他们是想招降。”
这么多人,不乏聪明之辈。吵了一会,一道声音传来:
“快看,他们来了,大帅和安将军也在?”
全都惊呆,吵闹声瞬间降下,很快操场清静下来。
只见李寿走在中间,身穿盔甲的夯藏奇、安北疆走在右边。
两人虽有些瘦,瘦得更精神。
特别是夯藏奇,背着双手,走着六亲不认的步伐。比李寿更积极,几步就登上点将台。
“拜见大帅、安将军。”
众俘非常激动,比那些粉丝更激动。
夯藏奇不说,安北疆是军中第一战将,在军中有很高威望。
在娄山关的表现,连只是听到的卑沙城兵将也非常佩服。
在夯藏奇旁边的市井亮轻声说了几句,夯藏奇和安北疆双双来到台前。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招俘之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