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突破名利的桎梏,一定会升华。
想的事情,说的话,都会有一个飞跃式的提升,绝非那些夸夸其谈之辈可比。
现在的高桓文,就是这样的人。
这次李寿没有帮忙,高桓文凭自己的本事,将刘大石等人忽悠弃械。
两千余人,六个将领。士兵全被绑上,六个将领没有,被分开审问。
李寿审问刘大石,让对方坐下,还倒了杯茶。
无论凳子或茶,刚才还都是刘大石的。这份人情对方没领,领到的只有怒火。
“早就听说过刘将军,刘将军磨米城人,磨米离这里不远。家中的亲人不少,是康富之家。”
刘大石不知李寿发什么神经,一脸戒备:
“你想干什么?”
“不干什么。”现在投高桓文的官将有十二人,他们不怕家里遭殃。
其中有个将领,和刘大石同过事。关系不好,但这些基本的东西知道。
那个叫曹能的将领,说刘大石是个庸才。
胆子也不大,优点是老实,比较正派。
“现在百济已被我们灭国,高句丽也不远了。我们另一支大军,已攻破盖牟城。若是我们占领高句丽,就算郑王求情释放将军,将军何以自处?”
高桓文已脱胎换骨,李寿不想再欺骗人家,不再说辅助高桓文之类的错误言论。
这些已是司马昭之心,刘大石并未惊讶:
“我永远是高句丽之将,真有这一天,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李寿点点头,又问:
“万一我们非要将军入仕,用将军的亲人威胁,将军怎么选择?”
“你?”刘大石一怒站起:
“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你大唐自诩仁孝之国,莫非连仁孝二字都不知道?”
这话李寿听过,是陈宫对曹操说的。李寿觉得,他现在越来越曹操了。
“你也说了,我大唐是自诩仁孝之国,自诩这意思将军可懂?”
刘大石无语了,一屁股又坐下。李寿说:
“渊盖苏文杀荣留王父子、大臣,立本不该为王的高藏,这些事,没人能为他洗白。我真不知道将军到底忠于谁。要是忠于高句丽,就应该拿起武器,反对渊盖苏文、反对高藏才是。你现在在这里,说是高句丽的将?这话我实在不懂。”
刘大石呆了一会说:“皇家之事,我们不便插手。但有人入侵,凡是高句丽之人,皆有责任敌之。”
“渊盖苏文做的这些事,是皇家之事?”李寿摇摇头:
“将军若投我大唐,我定上奏父皇,封将军为侯,封妻荫子。并和将军做生意,担保将军能成为高句丽屈指可数的大富。将军若答应,我现在就可以写保证书,并让郑王作为担保人。”
刘大石惊呆,李寿最先传出来的大名,就是他做药生意。
李寿的药刘大石自然知道,太抢手,有银子也买不到。
和李寿做生意?想不发都不可能。
“你为何要如此相待?”
刘大石完全不敢相信,这样的条件,高句丽那些相爷也难得到。
“我要请刘将军帮忙做一件事,这事你绝对没危险,对我们非常重要。”
李寿将事情说出,刘大石十分为难:
“我要是帮你们,家人一定难逃一死。”
“这事不用担心,我已想好。”李寿对以前那些降将,都没如此热心:
“今天就派人带将军的书信,让家人来这里。我们派人去接应,定保他们平安。到时娄山关大乱,至少第一时间谁也没心去问责,我们比他们能提前几天。这几天,他们去抓人,已人去楼空。”
李寿的条件太诱人,刘大石也并非是渊盖苏文的死忠。想了又想,给自己找了个借口:
“渊盖苏文残害大王,此仇不可不报,我愿投大唐。”
……
第二天,怀远城的城门也未打开。
偷偷摸摸起来的百姓有些发呆,城楼上的士兵仍穿着高军服,大街上往来的也是高兵。
一切都那么正常,没留下半点战斗过的痕迹,仿佛是他
第三百五十八章 赚取险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