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三十六章 长安的变化[1/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柳风铃遇刺的事,怕李寿担心,谁也没说。
      一间大厅,李寿正在听唐善识说大唐发生的事。
      “太子从太子妃房中搜出巫人,上面还有太子的生辰八字。太子大怒,本要赐太子妃一死,被皇后娘娘阻止。太子妃现已出家为尼,太子没过多久,就娶了陈国公的女儿为妃。”
      李寿暗自声叹,再怎么改变,还是无法改变历史。
      “大家难道不怀疑,这是太子一手操控的?”
      唐善识叹声说:“其它人不知道,我也有这样的怀疑。有些大臣也向皇上建言过,认为陈国公入太子府不妥。也不知皇上是怎么想的,只是将陈国公的兵部尚书去掉,许国公告老还乡,让他任职同中书门下。”
      李寿怀疑,李世民借此机会,将侯君集的兵权拿下。
      “只是可怜了太子妃。手箭现在怎么样了?谁在管理?”
      这是大事,唐善识说:
      “手箭已造了不少,但朝廷先满足禁军,目前禁军也还差很多。制造由安国侯负责,赵国公管理。”
      现在翟归农已被封为安国侯,赵国公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虽野心很大,好像从未谋反,这个安排李寿不反对:
      “还得多劝劝父皇,手箭非常重要,一定要严管严控。”
      唐善识笑道:“父皇管得已够严了,朝廷已知道你们在百济,用手箭大捷之事,将手箭列为最保密之物。每个手箭都有编号,对应一个将士。东西可以损坏,但不得遗失,违者处斩。现在赵国公的压力也很大,已交出大半政务,专心负责手箭管理,制定了不少规矩。”
      李寿仍很担心,他猜到,有些人一定在打手箭的主意。再怎么管,也难保百密一疏。
      ……
      唐善识说得不错,现在的大唐变化太大,变化最大的是长安。
      长安也在下雪,李承乾坐在一个方形的回风炉前,看着中间变得通红的盖子入神。
      这东西不是李寿的发明,出自武媚娘之手。
      天气转凉,武媚娘因为受伤,又不做什么事。按李寿的回风灶,将回风炉做出来。
      要不是行军不方便,她们还想给李寿寄一个去。
      这东西出来后,很快就流传开。要不是铁太难弄,众公主准备搞个作坊。
      “殿下,陈国公来了。”
      一个年青太监,将沉思的李承乾叫醒。
      李承乾快步迎上侯君集:
      “岳父大人,父皇今日对母后说起换太子之事,他想立李寿为太子。”
      侯君集现在是李承乾最大的靠山,原本不用称岳父。
      这事侯君集还不知道,面色凝重:
      “皇后怎么说?”
      李承乾悲愤说:“她们现在眼里只有李寿,还能怎么说?同意立李寿为太子。只是现在李寿在外打仗,不方便,等他打仗回来再立。”
      长孙皇后都这样说,侯君集一脸失望:
      “皇上早就有立李寿为太子的想法,一直没有实施,最主要是看在皇后的面上。现在皇后也同意,这事只怕?”
      “不行,无论如何,这太子之位、大唐江山都是本宫的。”
      李承乾的声音太大,侯君集也被吓一大跳。
      “你给我想个办法,我答应你。一旦为帝,太子妃就是皇后。你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侯君集虽猜到,还是听得面红赤耳:
      “殿下不要急,坐下,我们慢慢想办法。还有一人,要是肯帮你,说不定会有转机。”
      “谁?”
      “长孙无忌,”侯君集说:
      “除皇后,皇上最听长孙无忌的话。听说李寿并不尊重他,他对李寿不喜。要是你能说服他,有可能会令皇上改变主意。”
      李承乾缓缓点头:“我们不能将希望全放在别人身上,你将手箭的制作方法弄出来。”
      侯君集呆住:“你想干什么?”
      李承乾双眼一细,闪过一点光芒:
      “走投无路之时,我们只能走这一步。父皇能成功,我也可以。”
    &

第三百三十六章 长安的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