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二十四章 伏军对伏军[1/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新罗这些将领水平再差,也知道李寿的意思。斐佥苦笑:
      “这次高句丽的主帅杨琳,此人是元老,曾参预隋朝三征高句丽的战争,还是重要将领。他现在后方白岩城指挥。副帅名叫姜世昌,亲自坐镇汉山城。想让他中伏,非常困难。”
      “斐将军说得是,”怕李寿不知道,薛万彻说:
      “一般的军队行军,都有开路先锋。这些开路先锋,在遇到险地时,都会打探清楚才让大军通过。想要打伏击,十分困难。”
      李寿有些惊讶,他带兵出征也有不少次,但对别人的风格不熟悉。
      还以为只是他自己才会如此小心?
      “他们派的先锋,大概有多少人?距离主力多远?”
      李寿这些问题,让众新罗将领有些惊讶。斐佥说:
      “那不一定,有时有数百人,有时只有几十骑。要是他们率兵来援,为了不耽搁时间,可能会派几十骑在前方打探。离主力不远也不会太近,大概有一个时辰的距离。”
      李寿有些感慨,现在的人不笨,不知三国时期的庞统,为何会在落凤坡挂掉?
      李寿又问了一些问题,心里已有一点计划:
      “无论如何,争取一下总没错。实在不行,在野外打总比攻城好。你们说说,河城和大通城那两地,有没有适合打伏击的地方?”
      李寿的话有道理,刘一止说:
      “大通城到汉山城中间,有一个叫望门峡的地方。那里是一个大峡谷,左右山势极为陡峭,中间窄的地方,仅有两三米。如果对方能上当,在那里打伏击最好。”
      ……
      李寿带兵进浮泉城的消息,已被高句丽知晓。
      许多人都以为李寿要来攻汉山,在汉山已开始做各种准备。
      没过两天,另一个消息传到汉山城。
      “大帅,唐国大军朝大通城方向行去。”
      “他们不来这里?”大家并不是很惊讶。姜世昌问:
      “他们现在到哪里了?”
      报信的士兵说:“他们的速度很快,现在大概已到茅草坪一带,至少还要一天时间,才能赶到大通城。”
      姜世昌转身看向地图,尹治说:
      “大通城有一万二千兵马,坚持三天绝无问题。我们要是现在出发,他们只有一天多的时间攻城。这些事,李寿可能也想得到。如果要去救援,还得小心他们围点打援。”
      姜世昌点点头:“他们如果攻下大通,大家说会不会来攻我们?”
      谁也不知道姜世昌的意思,一个中年将领说:
      “难说,我们这里有三万多兵马。大通一战,他们一定会有不少伤亡。如果有自知之明,很可能会去攻前方的代乐城。”
      姜世昌很认可中年将领的话:
      “车将军说得是,代乐城兵马才几百,这样一座能轻取的城在眼前,李寿不可能视而不见。快马传令,让扶余将军撤出大通,来这边和我们会合。”
      众人呆了片刻,黑常春问:
      “大帅为何要让扶余将军不战撤军?元帅那边如何交待?”
      “元帅那边,一定会赞成我这样做。”姜世昌问:
      “代乐城过去就是汉江,不远就是白岩城。在那里有我们的大军,他们一定会派重兵去守。我们占领大通城,就能将他们在代乐城的兵马堵死。”
      众人终于明白,尹治双眼大亮:
      “大帅妙计,说不定,一战就能拿下李寿。只是还得计划好,现在去通知,双方的距离已不远。万一李寿追击?”
      姜世昌笑道:“此计还有一好处,我倒希望他们能追击。我们只需在望门峡埋伏一支兵马?可保他们有来无回。”
      ……
      行军打仗,难免会走许多小路。李寿走的这条小路,比起以往的都要难走。
      这里完全是村间小路,许多地方,战马走在上面也要小心才能通过。
      这里是走望门峡的小路,要不是当地这些兵将,谁来都会迷路。
      李寿和薛礼商量,让他带三万兵马去围大通城。
      李寿亲自带两万人,去望门峡设伏。
      李寿的想法很不错,来到望门峡,这里的地形也没让他失望。
      这里有一条很长的山峡,左右两边是几乎笔直的山崖。宽的地方有二三十米,窄的地方只有两三米。
      山顶马难爬上,李寿辛苦登上山顶,站在顶上指点江山:
      “不错,每面山上守六千人,现在就去搬石伐木

第三百二十四章 伏军对伏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