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百八十二章 大王的葬礼[1/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百济京城四周的城池,已尽入唐军之手。
      可能有些人退无可退,京城的人又渐渐多起来。
      这天清晨,从百济皇宫方向,传来九声幽长的钟声。
      很快京城各处的庙观,纷纷附合。
      一时钟声回荡在京城各处,众鸟惊飞,禽兽哀鸣。
      大街上的人,纷纷停止脚步。一个七八岁的男童,看着一脸震惊的壮年男:
      “父亲,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钟声?”
      壮年男收回远眺的目光,长叹一声:
      “大王驾崩了。”
      古代君王驾崩,无论皇宫还是寺观,都要敲钟表示一下。
      李寿安排有些问题,钟声刚响完,一群群身穿孝服的太监禁卫,冲出皇宫,还好这些细节没人注意。
      安排太快太周到,一群太监,在大家小巷敲锣打鼓。用悲伤的声音重复喊话:
      “大王驾崩了。”
      很快京城大街上,挂满白绫。
      皇宫一片白色,在皇宫大门口,还挂了两个大大的白灯笼,上面写着一个醒目的“奠”字。
      此时的李寿,正在真维娅的宫殿。
      “王后,父皇已来圣旨,大王的葬礼,用最高规格的帝葬。长安已派出钦差,这边由我代劳。你们看还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提出来。”
      李寿没吹牛,有些事他没想到,朝廷帮他想好。
      要不是太远,李世民还准备亲自来。
      原本李泰想来表示,李寿就在百济,李世民没让他去添乱。
      这次真维娅没发火,李寿的讨好政策,已见成效。
      除限制自由,李寿从未为难过她们,还亲自帮她们看病。
      前几天扶余义慈的儿子病得利害,也是李寿帮忙治好的。
      李寿虽未安葬扶余璋,放在地窖,搞了不少硝石来制冰,身体保存得很不错。
      这次用帝葬之礼,安葬扶余璋,了却她们之愿。对李寿的看法,再一次改观。
      “哀家只有一个要求,不许任何降官参加大王的葬礼。”
      这事简单,李寿问:“王大人他们可不可以参加?”
      “王大人他们当然要参加,”扶余仁恩一句说出,被真维娅瞪了一眼。
      李寿假装不知道内情:“那好,我去安排一下。”
      ……
      扶余璋当了百济四十年的皇帝,群众基础还是不错。
      许多百姓,自发来到皇宫门口。不少人,还穿着孝衣。
      当一群披麻戴孝的人,将一口龙棺抬出来,众人纷纷跪下。
      “恭送大王升天。”
      后面跟着的皇氏成员很感动,真维娅哭喊道:
      “大王,你都看见了吧?我百济的百姓,还是向着你,他们都感你的恩。”
      还好她们对李寿的看法已改观,要不然,一定会在这时候告李寿的状。
      再后面是一大群俘将,他们的家人还未脱险,更不敢说这些事。
      扶余家的皇陵隔这里不近,走了半天才走到。
      一座巨大的陵墓气派不凡,让李寿暗自吐槽。
      这些不是他们搞的,扶余璋生前就已建好。
      连前方的巨碑都是扶余璋自己弄出,只有上面的字,才是新刻上去的。
      来到这里,李寿的事来了。他穿着一套孝服,拿着一卷圣旨来到墓前。
      圣旨很长,怕有些字不认识,李寿专门补习过。
      李寿准备表示几串眼泪,没诸葛亮的本事,实在流不出来。
      只好用悲伤的口气,念出圣旨。
      圣旨上细数扶余璋光辉的一生,以及对大唐关系的卓越贡献。
      李世民很大方,封扶余璋为亲善诏文皇帝。
      长长的圣旨念完,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出:
      “你唐国要是尊重大王,为我百济百姓着想,为何不退兵?你们之所以攻我百济,不过是我们攻打新罗。现在我们已退兵,你们还有什么理由留在这里?”
      说话的是个头系文士巾、一脸悲愤的年青人。
      年青人说完,一下子冒出几十道声音力挺。
      李寿扫了眼,皇家的人和那些俘官也在蠢蠢欲动。他不得不站出来:
  &n

第两百八十二章 大王的葬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