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身份不一样,走同一条路,心情也会不一样。
      一大群队伍,浩浩荡荡来到一座城池前。在这里等待多时的一群官员纷纷跪下:
      “拜见皇上、皇后、越王殿下……”
      这群官员拜了一通,李寿也在被参拜之列,心里生起小小满意感。
      上一次他来这泽州,大意失驴,被骗失银。这次连官员也来参拜他。
      李丽质几个公主的愿望达到,进入城中,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们从来没出过长安城,这次要不是李寿,她们仍不得出来。
      “五哥,你的驴在哪里丢的?”坐在轿中的李明达,揭开车帘八卦。
      李寿很老实:“在一座小食店。”
      “等会我们一起去看看,”一路来,李寿骑在她们轿旁边,聊了不少,感情快达到亲兄妹的水平。
      “我们去查查,看谁偷了,将他抓起来关入大牢。”
      聊到州衙大家分开,李世民将李寿带到身边,陪他搞视察。
      知州叫魏奉信,正在向李世民汇报情况:
      “今年我泽州庄稼还不错,应该能有个小丰收。就是外来人太多,有些甚至是从吐蕃、突厥那边来做生意的。那些人没路引,不好管理。有些甚至犯了事,也找不到人。”
      大唐才成立没多久,不可能去哪里都要路引。在流动人口上,是一大难题。
      这次李世民将他的镜子魏征也带来了,魏征说:
      “这事需要各地监管,非一地之力。可严令各地,减少百姓跨州府外出。吐蕃那些地方的生意人,一律不准来此。”
      同来的几个官员居然点头附合?李寿也没想到,鼎鼎大名的魏征,会出这么个馊主意。
      李世民可能看到李寿脸上的鄙视:“天赐,你可有良策?”
      现在的皇子,都要去封地管理。考验皇子政事能力,也是重要事情之一。李寿没客气:
      “的确需要各地配合,堵不如疏,不能一味去堵。所有人外出,都有利于消费,也有利于劳动力的分配。商人流动也很重要,商兴则民富,民富则国强。这是好事,绝对不堵。”
      李寿说完,所有人都看着他发呆。一个中年文官赞道:
      “好一个堵不如疏,越王殿下言之有理。人口流动,如水源流动。不流则成一潭死水,要流动才有活力,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李世民对李寿的话,也极为满意。李世民是个虚荣心强的人,自己的儿子有本事,他一点不介意让其发挥。
      “天赐,你觉得应如何解决?”
      李寿更不介意,在这帮人面前秀他的行政能力。
      后来他才知道,第一个赞他的中年文官,名叫褚遂良:
      “以目前来看,可以这样。所有外来的人,都要去官府登记备案,发给相关证明,方便管理。要是谁不去备案的,如果非犯事之人,前两次抓到警告,第三次必须处罚。这样做,还可以方便管理那些难民。”
      众人齐点头,魏征问:
      “要是这样,流动之人越来越多,各地官府事务怕是太重了些。”
      李寿也好意思鄙视魏征,他多出一千多年的知识。他要和魏征对换,会被人家鄙视。
      “路过的就不用登记备案了,各地官府要宣传清楚,比如在一地住多少天以上之人,必须到官府备案,路过之人没这必要。”
      一番话将大家说服,李世民当即下令照李寿的话做,不忘大夸一番:
      “我儿非但医术无双,政事上也不在张良诸葛之下。”
      ……
      长风村,郑孟生拿着扫把,在李寿家院中打扫。
      长孙冲带来的破坏,已被郑孟生修复。只是他感觉对不起李寿,没能阻止那些官兵搜查。
      到现在,郑孟生都不清楚李寿犯了何事,心里更感恐慌。
      他知道李寿在为皇后治病,搞出那么大的阵仗,他很怀疑李寿,将皇后治出问题。
      李寿从未学过医,去给皇后治病,没人往好的方面去想。
      一个身穿新衣、长着一对大酒窝的年青女子,飞快来到郑孟生面前:
      “相公,吃饭了。”
      这是郑孟生新娶的老婆,名叫郭秀,邻村人。郑孟生放下扫把:
      “你们吃吧!我现在不饿。”
      郭秀看了眼敞开的大门:“里面也没什么东西了,等它就这样

第十八章 回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