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只有旧恨,杀了赵叔近后,肯定也要杀周氏灭口。但王渊既没有杀周氏,还把周氏送人了,原因就只有一个,王渊杀赵叔近有恃无恐,如果没有得到赵构的允许,他不会如此肆无忌惮。
“罢了。事已至此,不要再提!”
李慢侯知道这是一场高层的权力之争,卷进去没好处。
徐明这些人是个麻烦,但在他军中,也没人会追究。赵构要杀的是对他有威胁的人物,一个军卒他记不住的。倒是这个徐明,看着老实,听着仗义。赵叔近诏安过他们,他竟然会为了赵叔近再次叛乱。这也是典型的西军性格,讲义气,重私情,却轻公法。好像商鞅变法那会,秦人就是这种风气,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与如今的西军没有区别。
商鞅的做法是,重赏加严惩,让秦人变成了一只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的虎狼之师。这说明桀骜不驯的陕西人,只要有严格的军规约束,是能够驯服为强兵的。
“你是步卒吧。就留我这里做个都头,先帮我训练士卒!以后立功,自有封赏。”
李慢侯道。
徐明可不是一个人来的。
他犯事之后,也知道大难临头,就逃到被堵在城南的浙东新兵军中,还带了一百西军叛军。这些都是陈通部下,陈通死后,都逃到了赵叔近麾下,以徐明为首。
浙兵军官知道李慢侯喜欢招募西军,军中军官都是西军老兵,所以顺水推舟,接纳了这些西军乱兵。最后一万多浙东山民和一百多西军壮卒,一起返回了扬州。
负责招兵的军官们不知道,现在李慢侯已经越来越恼火西军的**习性,已经决定限制西军权力了。他军中那些西军军官的春天即将结束,除非他们能够很快证明自己,否则李慢侯这里已经没有他们继续混日子的空间。
徐明等人没有被直接任命为军官,而是让他们帮忙训练新招的一万多浙东山民,就是这样的原因。
新来的一万两千浙兵,连武器都没配齐,可已经进入紧张的训练中。他们在路上,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行军训练,显然是其中四百多被派回去的浙兵乡村头目在模仿上次李慢侯的做法,上次李慢侯是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在路上拖拖拉拉,他们这次因为战乱耽误的时候,就进行各种训练。但差距还很大,全部交由徐明带来的一百多人进行强训。
经过这段时间的总结,李慢侯已经将西军的训练方式,编制出了操典。训练多久,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他都进行了量化,由一个个书生负责考量和统计,非常正规,李慢侯只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能了解具体的进度。这些书生十分仔细认真,因为不认真的代价太大。
他们来为大头兵做事,一个个都觉得羞耻,可是更羞耻的是,被脱了屁股当众打板子,在那些大头兵的讽刺和嘲笑下,光着屁股挨打,想一想真想死。第一个挨板子的书生,是因为夜半值勤的时候心软,看到几个士兵偷懒睡觉,发现之后,叫醒士兵,士兵恳求他们不要记录,他警告了几句,然后放过了。结果第二天他就被轮值的都头告到了李慢侯这里,立刻就被执行了军规。从此极少有书生敢不按照李慢侯编制的军营守则做事,检查起来兢兢业业,因为他们知道,任何疏忽都绝对无法逃避,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哪怕过去了一年,只要发现,就要追究,没有任何侥幸。
他们跟李慢侯一样,宁愿罚钱不想挨打,甚至比李慢侯更怕,因为他们没有李慢侯有钱,又比李慢侯更要脸,而且他们的身体更禁不住打,李慢侯需要十天恢复的伤,他们至少得半个多月。
另外书生值勤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派他们监督,并不是李慢侯跟其他人一样,以为只有读书人才能管理人,主要是李慢侯习惯进行数字化管理,普通士兵不识字。开了扫盲班效果也不好,索性就让书生帮助值勤,查岗的时候,是一个轮值军官和一个书生一起,间接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
除此之外,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慢侯对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他的手下中,除了林永、牛仲、单穿和田氏兄弟等少数人是指挥使外,其他军官最高的也就是都头,一个都只设一个都头。按照正规编制,一个指挥下辖五百人,五个都,可以设有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各一人,都头三人、副都头五人,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各十人。
李慢侯将所有官员名额用满,毫无疑问都是这段时间里表现出色的浙兵军官,而西军军官,则一个都没有提拔。这算是一种权术,却并没有引起争议。因为他手下的西军老兵,以前只有三十个,已经升到了都头,因此这批新晋的中低层军官,只能从浙兵里选拔。
于是现在每个都的都头依然还是西军老卒,可副都头全部都是浙兵,以后即便徐明带来的那一百多西军壮卒都成长起来,也很难形成西军帮派。李慢侯也不想把西军全部清除,他也需要制衡,万一浙兵中也开始形成西军这种帮派又该如何?要知道他们本就是乡族兵,又直接受西军老兵训练,早就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长此以往,难免也会堕落。
因此继续保留西军,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压制,那一帮人做大了,都不好。
在这样的调整之下,一大批浙兵军官,开始可以跟西军平起平坐。
爬的最高的,是孙谋。他现在是铁骑副指挥使,负责带领一支全部由浙兵组成的重骑,人数两百,有两百匹批半重甲的西夏马和女真马,以及六百骡子,骡子负责负重和机动,西夏马和女真马临战披甲进行冲击。另外一个副指挥使,则交给了林永麾下一个叫焦猛的西军军官,也是带两百半甲重骑。
林永则高升了,李慢侯借柔福公主的名义,升他为公主护军副统制,作为他的副手,明升暗降,不在直接指挥重骑,而是跟在李慢侯身边。但林永带走了他那宝贝的十八骑重骑,作为最强大的冲击兵力,关键时候用于绝杀。
牛仲为第二副统制,统领骑兵,制衡田氏兄弟这两个其实更出色也更滑头的骑兵指挥。单穿为第三副统制,统领步兵。他是弓手出身,但宋军的远程兵种比例超高,高达八成以上,应该是跟游牧民族对手作战而形成的编制,很合理。
另外对整个扬州的城防,也进行调整。
自从派兵攻下天长军之后,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姚端对李慢侯恭服了起来,他依然带领两千扬州乡兵,却被调到子城,每天的训练、给养都按照李慢侯的标准,他不恭服其实也不行,总不能再回去求晏孝广。
晏孝广对李慢侯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毕竟他可是李慢侯的便宜老丈人,再大的气,也经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而且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晏??j绦⒐憷囱镏葑龉僦?螅?殉ぷ雨???缴肀撸?粝麓巫邮丶摇j??焕盥?钫薪??凶霾尉??闶撬?囊恢质侄危??枰?胤焦俚呐浜希?恢痹谂?π薷垂叵怠
晏??诶盥?罹?校?嗟庇谠诠?鞲?鍪拢?馐且环莺苁屎瞎倩伦拥艿牟钍隆K?躁绦⒐悴⒚挥蟹炊裕?欢?慌?纬傻睦?媾Υ??崆币颇??跋烊说牧⒊ K?????昂孟窭盥?钫娴幕岽蛘獭保?八坪跞似芬裁荒敲床睢保?翱赡苷娴闹皇俏蠡帷钡饶钔贰
这样的潜移默化,让晏孝广会自己找台阶,于是那天李慢侯攻克天长军,庆功酒宴上,他再次成了焦点,吆五喝六的跟李慢侯的主要军官一一把酒言欢,也跟李慢侯象征性的进行了互动,关系没有以前那么水火不容。
另外李慢侯还特意通过晏???藐绦⒐阒?溃?タ颂斐ぞ??螅?盥?钚吹谋ń莺颓牍ψ嗾壑校?哺?绦⒐慵橇艘槐剩?邓??镏萑紊希?锬本?示ぞひ狄档鹊龋?庵治某继赜械墓?停?盥?钜?宋抻茫?从锌赡苋藐绦⒐慵绦??佟S捎诿挥泄γ??盟?荒艿蔽渲埃?匆蛭??萍彝稣庋?谋涔剩?盟?靡宰??墓伲?坏┛绻?γ?獾拦乜冢?紫嚓淌庵?笳庋?墓饣罚?岣???春艽蟮谋憷???那巴疚蘅上蘖俊
于是这几天晏孝广已经多次请女儿回家吃家宴。也私下对女儿说过,李慢侯打仗有些主意这样的话。其实只差一个契机,两人就能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只是晏孝广的心结太重,一千条人命带来的心理负担,不是那么容易消除,只要他一天不能从心里接受那一千人不是李慢侯,而是他自己瞎指挥害死的,他就无法真正从心里认同李慢侯。
天长军小胜,算是正月里难得的喜庆,可是这喜庆气还没结束,浓重的阴云就再次压了下来,城外第二天就出现了金兵,再次阻断公主南渡的行程。
一开始,李慢侯还以为这些是天长军的败军,人数只有五百来人的样子,可是他们的兵力越积越多,第二天就增加到了两千,接着每天都有兵力增加,让李慢侯知道,金军大军南下了!
第五十二节 援兵到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