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四章殿试[2/2页]

客宋 纸上谈八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开死结呀!”
      曾曾拍了拍赵太炎道:“那就节哀顺变吧!”
      省试对于考中的士子就是一场狂欢,除了赵太炎以悲惨落幕之外,其他人都各有收获。
      狂欢之后就是最后的狂欢,那就是殿试。自从落第士子张元投向西夏的怀抱,打的北宋好水川死伤八万好男儿,写下了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的诗句后,殿试就不在黜落士子,只是用以排名。
      殿试在崇政殿举行,六百多名士子只带着自己的考牌即可,其他的均由朝廷供应。
      士子们都是天子门生,在考试之前皇帝都会勉励几句,以示皇恩浩荡。
      徽宗皇帝对此兴趣不大,简单的在远处说了几句之后,尚书左丞何执中就将题目给了主持殿试的礼部侍郎刘正夫。
      鸿胪寺的官员引导着贡士们根据自己的号牌找到自己的考桌,随着题目的展开,殿试就正式开始了!
      殿试较之省试简单的多,只有三道题目,一赋一试贴一策论。随着王安石欧阳修等人的改革,本来诗赋为重的殿试已经变成了策论为重。
      第一大题是赋,李白月夜著宫锦袍,泛舟采石,赋以顾瞻笑傲,旁若无人为韵。
      第二大题是试贴,赋得士先器识,得文字。
      第三大题为策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因为策论是重点,赵太炎首先就将思绪放在了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的揣摩上。
      如今朝政每况愈下,徽宗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由着蔡京在朝堂之上遮遮掩掩。
      不过这题虽是何执中所出,何执中却不会平白的出帝王之说。
      除非是徽宗皇帝在蔡京辞去太师之后,看着朝野之上呼吁政治的声音强烈,也想顺着形势再雄起一把,用来证明自己确实是被人蒙蔽了圣听的天子。
      既然徽宗皇帝想雄起,那么考官们也会顺着徽宗皇帝的心思来取名次。
      既然进了殿试,那么要是能够多向前排一点,就会省去自己的数年之功!
      一念及此,赵太炎写下了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一篇五千字的策论洋洋洒洒的挥舞了出来,赵太炎觉得自己发挥良好。
      随后看着其他的两道题也是尽力的去做,但是诗赋非是赵太炎强项,是以赵太炎自己都觉得差强人意。
      一直等到傍晚,殿试结束,六百多名贡士对着赶来的徽宗皇帝行礼后,就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从东华门越众而出。
      随着殿试的结束,六百多名士子的命运就在刘正夫等人的手中在十天之内见分晓。
      而这十天里,六百多名士子的心就是七上八下的,大多都静不下来。
      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谁能在殿试中取得前三甲,谁就能在同科之中领先起码三年!

第一百三十四章殿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