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仇豫倒是听过李邦彦,道:“我在来京的路上听说过李邦彦,说此人颇为豪爽,风度翩翩。
擅长戏谑,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语编为词曲,人们争相传播,自号李浪子。
本来这位李浪子可以升任符宝郎,但是因为行为不检点,是以台谏争相弹劾,以至于还是校书郎!”
赵太炎呵呵一笑,道:“原来是个趣人,快快有请!”
不一会一个二十来岁的翩翩公子带着一个随从一脸笑容的道:“我听说昨天这里演了一出杂剧,颇得朝中郑枢相的眼缘,不知这杂剧是哪位俊才所作?”
众人看向赵太炎,李邦彦很是热情的拉着赵太炎的手道:“我平生最爱弄些这杂剧,快将你的剧本给我讲一讲?”
赵太炎苦笑道:“李大人,这不过是偏门左道,不值得大动干戈。
如今我和众位兄台正在讨论文章和时事,学生实在是脱不开身呀!”
李邦彦朝屋里看了一圈道:“我曾在刘道人门下学过面相之术,在我看来,你们这满屋子都是进士之才,可以不用讨论文章了!”
赵太炎笑道:“李大人真是过誉了,纵然诸位兄台可以登上皇榜,我却是没有那等实力呀!”
李邦彦笑道:“那是最好,有自知之明还讨论什么文章,不如我们先讨论讨论杂剧呀!”
看着如痴如狂的李邦彦,赵太炎很怀疑这是历史上的那个卖国贼吗?
那等可以让自己记住的卖国贼必然是个很大的官,不说是宰执也得是个侍郎尚书的,眼前这个对杂剧痴迷的年轻人可以做到县令就不错了吧?
其实赵太炎是把如今想的太过清明了,李邦彦虽然痴好杂剧,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但是家中富裕,而且比较喜欢结交权贵,特别喜欢去结交宦官,所以才能平步登云。
其实李邦彦说的不错的一点就是屋里的全是进士之才,只不过好巧不巧的基本都是郁郁不得志的。
或许是因为赵太炎以一词压住了蔡绦之故,所以这些不受官场欢迎的人才能齐聚一窝。
符确是海南岛的第一个进士,考中进士后因为不受待见随着师兄姜唐佐就回到了儋州任职。
胡舜陟干了十八年才任了钦宗时的从七品监察御史,宋高宗时步步高升,最后因为岳飞辩解而被秦桧逼死。
贾安宅倒是一个状元,不过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是一个四品的给事中。
仇豫是青州人,中进士后一直到十三年后还是个八品县令。
甄盎倒是个有趣的故事,根据记载,甄盎在殿试前,中书侍郎林摅胪唱时因为不识字所以将甄盎念成了烟央,导致不学无术被弹劾下台。
林摅是蔡京的铁杆,所以纵然有徽宗的一笑,蔡京还是将甄盎安排到了边疆河北定州任职,后果可想而知。
赵太炎当然不知道自己和一屋子的倒霉蛋在一起,此时赵太炎就是觉得这是一群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好青年,十分值得结交。
第一百一十四章杂剧大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