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集市上就闹哄哄的,好多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哎?你们听说了吗?”
“什么事?什么事?”(一旁的吃瓜群众表情夸张)
“这可是我得到的一手消息,我的妹妹在宫里当差,她可是宫里贵人的丫头,这消息可是皇上亲口说的!千真万确哪!”那人一脸得意地说着,似乎知道这个消息是件特别了不得的事。
有熟识的人在一旁催促道:“哎呀,赵三,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别急,别急啊,我们邺城的第一富商,你们都知道吧?”
“那谁不知道?”
“邺城两大富商,布张粮姜,一布一姜,填不满江!三岁小孩都知道!”
这是流传在街市的歌谣,形容邺城这两大商户的富有,他们两家一家经营布行,一家经营粮行,据说这两家的钱,连邺城的江河都填不满,可见其钱财之多,不过究竟他们有多少钱,谁也不知道,外人只知道特别有钱就是了。
“赵三,这有什么新鲜的?赶紧说说,别吊我们的胃口。”刚刚催促的那人,又开始问了。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关于富商布张的张家。”
“这说是冀城发了蝗灾,那里有大量的难民都快要到邺城来了,那到时候可怎么办?朝廷正在打仗,哪有那么多钱来救济他们。”
“听说皇上正愁着呢?这张府就主动要捐一部分钱财过去,为此,皇上特地赏了张府一块牌匾,还亲笔题字仁善之家四个大字!”
“真的假的?”
“赵三,你可别吹牛啊,等会我可要去张府外面看看,那牌匾在不在。”
“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皇上把宫里需要布的生意都交给了张家,你想想,他们这一下得赚多少银子?”
“就是捐个几万两都能赚回来啊!”
“那倒是,这张府也真是个聪明的,既得了个好名声,又赚了钱。”
“以后我买布就到他的布庄去!宫里人都用他们家的布,我要是也能穿上,这也太有面儿了!”
“说的是呢,以后我也去他家。”
两个人一唱一和地,直到看着一个小厮离开后,才结束了表演,找借口离开了闹市。
那小厮正是粮行的姜府上的奴才,正按老爷吩咐出来采买,突然听到这么大的一个消息,东西也不买了,急着回去告诉老爷。
“你说的可是真的?”小厮一路狂奔,将消息说给姜老爷听。
“小人在一旁听
第 96 章 布张粮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