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靠前者能够获得奖学金的名号,但开学后却没有组织过一次考试,父亲心里也变得有些猜疑。
女儿本来的成绩那么好,要是在这种不正规的学校里继续学下去,怕不是糟蹋了一个好苗子。
于是父亲帮朱迩办理了转学手续,转到了隔壁镇上继续念书。
自那以后,朱迩一家的运气就开始急剧下降。
先是家里养的鸡突发瘟疫,死得一只不剩。后来又由于不知情原因,家里发了一场火,整个灶房烧得不成样子,好在没人受伤。
火扑灭了后,爸爸意识到了保险的好处。
要是提前给房子买了一个房屋失火保险,那多少能得点赔偿呀,之前怎么没往这方面琢磨呢!
爸爸就此深陷在保险里无法自拔。
他整天钻研买哪种保险获得的保额最多最划算,宣传广告往家里抱了一堆又一堆,整天用笔在上面勾勾画画。
也不出去外面务工了,也不管老人孩子了,就知道买各式各样的保险,然后坐着等几十年后变现。
面对爸爸狂热的举动,一家人都不理解,大家纷纷劝阻,但爸爸却无动于衷。
后来某天,爸爸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了理财产品这一门路。
这不比保险来钱来得快?这可是钱生钱啊!
爸爸更加疯狂地投入到其中。
待到家里人知晓时,他不仅把全部积蓄投入进去,还贷款了好几万去理财。
一开始确实尝到了甜头,投入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爸爸很得意,走在村里的脚步都显得格外神气。
大家都说,老朱搞理财赚钱了,以后咱村怕不是要出一个大富翁。
渐渐的,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贪图他那门钱生钱的买卖。
爸爸非常有自信,称自己要带领全村人走向致富路。
大家纷纷把钱投资到爸爸那里,由他统一支配。
那可是一笔大数目。
爸爸高兴,妈妈高兴,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也高兴,只有朱迩忧心忡忡。
这天上掉钱的好事,哪能次次都让你碰上呢。
果然得意了没一阵,坏事发生了。
警察找上了门来。
伴随着母亲惨白的脸色,朱迩第一次听说“庞氏骗局”这个词语。
原来爸爸一直投资的那家小企业早就濒临破产的边缘,之前回的本也只是这家企业从别处借贷填补的。
贷这一家的款还另一家的款,拆东墙补西墙,永远都不可能填补得完本身的空缺。
那家企业的管理者已经跑路了。
爸爸被骗了。
被骗的不只是爸爸,还有那一大村子信任爸爸的老熟人。
从此之后,朱迩一家子走上了躲债的道路。
村里是待不下去了,只能跑到县城租房住。每天胆战心惊,生怕一出门就被别人拦住要钱。
爸爸从此之后变得颓丧起来。他的心境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
他算计了一下,欠的那些钱,连本带利,即便自己从天刚蒙蒙亮开始到工地上干苦力活,干到全年无休,干到不吃不喝,干到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也要干个十来年才能勉强还完。
更何况人不可能永远不吃不喝,家里还有那一大帮子人要养呢。
去你妈的,老子为什么要拼死拼活为一个诈骗团伙造成的问题去还钱?
那钱爱找谁要找谁要,老子还不起,老子只有烂命一条。
他索性不干活,也不谋生。每天在牌桌上晃荡,赚了钱是好事,输了钱——都已经欠了那么多了,还怕欠这一点吗?
妈妈急得直掉泪。
她自己找了服装导购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但薪水微薄。
她们家陷入了同之前一样的怪圈。
因为日不敷出,只能四处借钱维持生计,但是本身就已经欠了很多钱还不起,欠款越来越多,到后面根本无人愿意借钱给她们。
那就是绝望的滋味。
后来朱迩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靠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支付学费。
她的生活费全靠自己来赚,平时没课的时候,她一天甚至要做四份兼职。
幸运的是,有爱心机构一直在资助她上学,让她在紧迫的生活里稍稍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她能省则省,每月给家里打两千块钱补贴家用,留两千还债,而自己身上只留几百。
“真希望能快点毕业啊。”
朱迩望着天空,喃喃自语。
“然后我就去找工作,这样就有稳定的收入了。”
韩芭格望着朱迩平静的脸,久久无法出声。
第17章 大家在金钱方面有没有上过当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