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通往供销社这一路上,秦飞倒是不寂寞。
      郭晓凯很健谈!
      不愧是混社会的见闻也多。
      甚至马三去粤州了,他都知道。
      到了供销社门口,郭晓凯道:“秦哥,我在外面看着倒骑驴。你自己进去卖东西吧。”
      秦飞深深看了他一眼:这小子,看事,够道!
      红旗供销社面积不大不小,有六间平房。
      跟县城供销社高宅大院比起来,显得有点寒酸。
      别看这样,东西倒是非常齐全。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底黄字的宣传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努力扩大生产,满足城乡需要”、“挑多不厌问多不烦”、“文明经商”。
      墙上的一行更醒目的一行字,让秦飞驻足多看好几眼:“严禁殴打辱骂顾客!”
      这便是鲜明的时代特色!
      供销社的售货员大多都是在编的国营职工,所以身份要比农村社员要高。
      他们自视高贵,把农村人叫做老倒子,甚至一言不合,动手打乡下人。
      农村人老实巴交,被打了也是敢怒不敢言。
      即便报告派出所,但常常因为民警跟售货员关系熟络,处理的也是不痛不痒,轻描淡写。
      “同志,还记得我吧。”秦飞对柜台里的女售货员说道。
      “你是大白眼!”
      “你才是大白眼呢。”秦飞一笑,“你全家都是大白眼!”
      “咯咯咯……”女售货员笑得花枝乱颤,“你是卖大白眼的。今天又有鱼卖了?”
      “今天卖狍子肉。”秦飞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大约能有二斤重的里脊肉,递给女售货员,“给你个人的,尝尝鲜!”
      任何时代都一样,上炮就好办事。
      在这个人人羡慕“走后门”的时代,更是如此。
      女售货员抛给秦飞一个媚眼:“把狍子肉放秤上吧,价钱包你满意!”
      “同志,供销社就你一个人吗?我咋从来没有见过别人。”
      “一共仨人,两个休产假。所以,就我一个人盯着。”女售货员挪了挪秤砣,“三十斤,给你算三十五斤。收购价一块五,给你两块!”
      “够意思不?”
      “哪是够意思,你是太够意思了。姐,你贵姓?”
      “徐!”
      “我叫秦飞,那我以后就管你叫徐姐了。”
      秦飞听了这个姓,当时想起了由高英培、范振钰说的相声《不正之风》。
      讽刺的就是走后门的现象,其中有个人物就叫徐姐。
      不过,这段相声在四年之后的1979年才开始说的。
      “有事找徐姐,绝对好使!”
      还别说,因为徐姐人脉较广,在之后的许多事情中,她真帮了不少忙。
      “徐姐,五块钱,给你的。别嫌少啊。”秦飞收到七十块钱后,直接返给对方五块。
      这个时候还不时兴回扣,秦飞根据前世经验,用此法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秦飞,让你吃亏可不行。”徐姐绝对是场面上的讲究人,“我再给你拿五盒罐头吧。肉的鱼的水果的你随便挑!对了,我再给你一些肉票、鸡蛋票、副食票啥的。”
      “那我就不客气了。”秦飞收起那些购物票,又说道,“两瓶红烧鱼两瓶红烧肉一瓶山楂。”
      “好咧,姐给你拿网兜装上!”
      徐姐在把装满罐头的网兜送给秦飞时,不仅有意拉了他一下手,胸也往他的身上靠了靠。
      这娘们儿!
   &nb

第12章 你拿什么证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