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大了出去求学后见识得多了,眼界也开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伦依没有自视甚高,一直是虚心以教,学习别人的长处,更加地充实自己,志趣相投之人很容易凑在一起形成个小圈子,才轼也是一样,他说他当时身边也有三五吟诗作对的好友。”
“才轼说伦依就是个勤奋,歇不下来的性子,身边的人优秀,他自然要更努力,也有那么种较劲的意思。伦依拼起来是不分昼夜的,才轼看他弟常眼下乌青自是心疼,也会开解他几句。伦依也没跟他大哥倒过苦水,才轼有时候会感觉伦依太闷着了,憋着那么股劲儿,但这股劲儿毕竟是向前的,所以做大哥的也是鼓励居多。”
苏盘钰分析着:“伦依在外求学时压力肯定是有的,才轼同他弟的感受一样,但才轼有一点不一样的是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最多能到哪儿,所以也很是看得开,尽自己所能就好,也不过多强求,总之家里的日子还是能过好。但伦依这孩子韧性强,我想他也不是会被一点点压力就打垮的,要不然他也不能坚持这么久了,才轼说了,他弟心中是有大抱负的。”
昌涯认真听着苏盘钰讲述,时而点点头表示认同。
“冯伦依有毅力面对求学的艰辛,并且心中有壮志,确实不会轻易就退缩,退缩不仅是自己多年的努力功亏一篑,还有面对家人的失望。”
“是啊,他爹娘和大哥都不知多么惋惜。”
“那冯大人可知道冯伦依要好的同门有哪些?”昌涯继而问道。
苏盘钰摇摇头:“才轼也没听伦依说过具体的姓名,只知道常在一起的有那么两个人,不过才轼说到了一个人——韦曹,他也是伦依的同门,他大哥和才轼认识,才轼才记住了这个人,他如今也有官职在身了,韦曹虽之前不跟伦依一个圈子,但同门这个身份就能知道与伦依交往比较密切的一些人了。才轼帮忙问了下韦曹现在任职处,你们可以去找他打听打听。”
说着,苏盘钰拿出封冯才轼亲笔写好的引荐信递给了昌涯。
昌涯接过:“有劳冯大人了。”
“昌公子也是为伦依奔波,不用客气,本也合该我们感谢你们的。对了,还有你昨天提到的伦依畏水一事,我也问过才轼。”
“冯大人怎么说?”
“才轼说伦依小时候也没有呛过水的经历,对我提到他畏水一事表现得也颇为惊讶,伦依在家时一直很正常,是不是之后去了他处有过什么事才导致的?”
“这倒没有,柳飞鸢一直和冯伦依在一处,若有何情况她不会不知道的。况且据她所言她和冯伦依刚在一起时便发现他有这样的症状了。”
苏盘钰微蹙眉:“那就奇怪了。”
昌涯琢磨着这畏水若由来已久,冯家人不会一点也没察觉的,那就只能是在冯伦依出走冯家那个时间点才有的症状了,这个敏感的时间与他放弃科举会有关系吗?
岑肖渌道:“冯夫人,此事我们会再行探究,您和冯大人给我们提供的信息——韦曹起到很大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会去找他了解情况的。”
“哎,好。”苏盘钰问道,“不知二位公子打算何时启程?”
“越早越好。”岑肖渌道,“应是今天下午便出发。”
“不知可否麻烦二位公子捎带上一些东西给伦依夫妻两,伦依的情况我也没敢贸然通知二老,只跟才轼一起准备了些物品,都是他们用得上的,也代表二老对老二一家的心意了。”
“可以,我们到时会路过冯府后门处,冯夫人只管差下人把东西拿出来就行。”
“麻烦你们了。”
*
与苏盘钰告别后,昌涯和岑肖渌回客栈稍加整顿了一下,收拾好了包袱后就离开了。
苏盘钰给弟弟和弟妹准备的物品都打包好了,岑肖渌架着马车到了冯府后门处,下人帮忙把包裹放上了马车。
离开垒县,他们要去见韦曹,日夜兼程下抵达了地方,一路都挺顺当的,就有一夜在外露宿碰到个野猪,岑肖渌带昌涯躲了去,放这畜生跑了。
因为有冯才轼的引荐信,所以他们很顺利见到了韦曹。韦曹时任地方小官,有些派头,听到是冯大人引荐的,对待他们是客客气气的,又听他们为了解冯伦依而来,语气里有藏不住的酸意,眼神中也带有轻蔑了,如今冯伦依的“落魄”韦曹自是瞧不上的,却也带有沾沾自喜。
“你们喝茶。”韦曹指指两人手边茶盏,“当初我与才珩在一个先生手底下时也交好,你们也知道,以诗会友,志趣相投嘛。才珩这个人有那么一股子傲气,还是可惜了,有傲气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走不长远,我以前本事没他大,但今非昔比啊!”
昌涯看透了,这韦曹是个惯会说反话的,估计以前被压得很,现下两相对比双方境况便觉自己扬眉吐气,怎么也要显一显。
他们与韦曹说的也是冯才珩这个名字,伦依是后来他自改的,才珩才是这些昔日同门认识的人。
第 118 章 替名水友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