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位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秦明月抚养的那个不足一周岁的孩子。禅位之后呢?秦明月做为皇帝的嫡母自然是要替他做决定的。
既然这样,还不如让秦明月继续在御书房里处理政务呢,至少皇帝还在,如果秦明月实在过分的话,还有皇帝作为最后的退路。
现在皇帝根本就不想理事,而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再耽误下去,只会让大燕朝的百姓承受更多的苦难。面对火烧眉毛的灾情,善有几分良知的大臣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在心里却依旧是不服气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拿着小本子,一双眼紧紧盯着秦明月,就等着看她犯错,等到事情结束才好一起来算账。
正在整个大燕朝为救灾的事情焦头烂额的时候,义庆府的知府秦明月的父亲带来了好消息,义庆府大丰收!所有的官员都被义庆府丰收的消息惊呆了。在他们的印象之中,整个义庆府都是贫瘠之地,出产少的可怜,经常需要朝廷的救济。
这样一个贫苦的地方竟然大丰收,真真是不可思议,但等听到秦知府的汇报之后,工部的人心头火热,户部的人也激动万分。
有了水车和风车,再配合相应的沟渠,就算是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得到足够的灌溉,出产当然会丰富起来。整个朝廷的人看着秦明月的眼神都变了,有了秦父的神来之笔,用义庆府全部的出产做为支持,可以让这次席卷了大半个大燕朝的干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
因为秦父做出这样的功绩,朝廷之上,骂秦明月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秦明月满意的让工部的人立即学会制作水车和风车,然后推广到干旱严重的地方去。而即将要发生大涝的地方,当然也是尽快做了防范,该修补坝体的修补坝体,该迁走的迁走。
在秦明月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之时,很多朝臣都以为秦明月疯了,都等着看她的笑话。可谁想到,没过多久就真的传来了有地方发大水的消息,证明秦明月的旨意不仅正确还很及时!
从这个时候开始,朝臣们对秦明月的态度软和了许多,不再吹胡子瞪眼了。
岂不知,秦明月能把这几件关键的事情办的那么漂亮,全是因为原主的脑袋里总算是记住了一些关键的事件,偶尔还听到皇帝口中评价谁谁正直能干,谁谁偷奸耍滑。她现在能把事情办的那么漂亮,主要是因为原主前世的记忆支撑。
前朝开始平静,后宫又出了幺蛾子,后宫中的女人们开始闹起来了。怀孕的女人渐渐多了起来,看到秦明月以女子之身竟然能干涉朝政,心里都火热起来。
秦明月能被立为皇后,不就是因为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在她宫中出生吗?如果她们也能诞下麟儿,那他们岂不是也有机会?
她们也知道东西多了就不值钱的道理,得知自己怀孕后,就小心翼翼防止别人来陷害,而看到别人怀孕,则巴不得她倒霉,整个后宫只有她能顺利生产。
在这样的情绪下,做傻事的人可不止一两个。为了肚子中的龙胎闹得不开交的大有人在,因为秦明月处理朝廷中事,后宫诸事便交给了太后,现在太后被烦得头疼。后宫没孩子的时候,她着急,现在那么多人怀孕,要有孙子、孙女了,她更着急了。
太后当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嫔,因为好运生了两个儿子。从来没有管理过后宫,更没有见过这种复杂的情况,她管不了前朝,更管不了后宫,便天天称病,让秦明月来处理这些事。
秦明月忙得很,哪里有闲心处理这些事,原主记忆中能够帮忙的地方已经不多了,现在处理朝政让她一个头足有两个头大了,哪里还有精力管这些事。
无奈之下,她下令把把皇宫之中所有的藏酒都倒了,任何人都不允许给皇帝一滴酒,皇帝想要喝酒,就先把后宫这些烂账算清楚再说。
皇帝醉生梦死整整三个月,才开始恢复理智。他以为凭他的本事,处理后宫妃嫔之间争风吃醋的小事自然是手到擒来,谁知道,等他处理的时候,越发变成一团乱麻,妃嫔们整日哭哭啼啼的喊冤,挺着肚子述说皇帝的冷清冷心,翻脸无情。
皇帝无法,只能躲到秦明月宫中去。秦明月戏谑的问他:“皇上既不想处理前朝之事,也不能处理后宫之事,不如,我给皇上出个主意,免了这些麻烦可好?”
皇帝自然洗耳恭听,秦明月懒洋洋的道:“我看那庆王看着也有几分本事,不然你就禅位于他,让他当
第195章 退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