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肖爱玉一回到家,就看到肖爱国。
      这时肖爱国已经在院子又买了三间房(为什么不全买下来?是因为全买了,怕父母孤独)
      “过来看看妈,她不是生病了吗?
      “也没什么大问题,小感冒而已。
      “不过这边医疗条件不好。
      肖爱国回到锦秀机械厂的办公楼,看到办公室的一切,很有感慨。
      这里是肖爱国的发家之地,但除了过年。
      回来的次数都少了很多。
      很多产业都没有放在长河市。
      一是这里没有这么多产业工业,已经被锦秀机械(生产电风扇、集装箱、电机、工程队、微波炉)吸走一大波人了。
      二是因为大力支持肖爱国的曾市长调到下海市了。
      现在长河市的领导和肖爱国都不认识。
      也谈不上什么支持了(之前的政绩算曾市长的,他也因此调到下海了)。
      特别是之前的铁路没了下文。
      也感受得到他们的支持力度并不大。
      能够维持好原有的工厂就不错了。
      “爱玉,我们种花家购买了多少房产了?”
      “有一万多套了。"
      “不够,太少了。”
      “至少要有100万套。”
      “100万套?”
      “要这么多干吗?”
      “现在用不上,不等于以后用不上。”
      “现在你这边要多招些人。”
      “在内地建的工厂,都要搭配生活超市(对内,不对外销售小时便利店。
      “这一点,要和马部长协调好。”
      “嗯,这一我会盯紧的。”
      “哦,原来之前每一个项目在内地选三个地方建工厂的原因。”
      “是为了建便利店和超市啊。”
      “是的,我主要是想通过这些来让你们练手。”
      政策迟早开放对超市和便利店的限制的。
      (但不包含发电厂。发电厂人少,不好申请)
      才刚说到马部长,马部长就打电话过来了。
      “小莉,我找下肖爱国。”(肖爱国的电话是保镖拿着,有电话就给秘书接)。
      “爱国,我这里有两家白酒企业可以被收购。”
      “哪两家”
      “孔府家酒。”
      “贵州茅台"
      肖爱国根本没想到会有可能收购到茅台。
      他陷入了一个误区,在1986年,茅台总产量为出口225吨。
      五粮液当年产量突破万吨,洋河以吨的产量位居白酒企业产量第一,鲁酒产区的产量在全国也占据重要地位。
      贵州茅台和他们相比,规模还很小。
      产量还不到老大的十分之一。
      他们也曾听说力宝健出口5.5亿罐的消息了
      在他们看来,一个全新的品牌都能够卖到5.5亿罐,如果是他们,肯定能卖得更多。
      因此马部长联系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很大。
      他们是想保留20%的股份,但我没同意
      “他们想见一见你。”
      “现在白酒行业的税很高,各种税加起来有55%。”
      “所以地方政府希望酒卖得越多越好。”
      “等我过来一起谈吧。”
      PS.肖爱国会收购哪家酒厂?能顺利收购吗?

第166章 低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