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了首先拿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她看到这本被称赞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淡蓝色的封面,心里立刻明白了安妮的用苦良心。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欧阳丽子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读过这本书,事隔几年之后,再次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她内心激励起了无限地感慨。
她想起自已经历的那些不堪往事,与这本书的作者比起来,她的痛苦就是海滩沙粒中最眇小的那一粒,她有什么资格去悲哀呢?
是啊!就像海伦·凯勒所希望的那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淳朴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我要长久的凝望我的老师,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她身上的一切。
第二天,我要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看看日出是怎样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看完日出,我想去探索与研究。我将奔向城市,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艺术馆。
第三天,我还要看日出。因为,这将是我能见到光明的最后一天。我要和普通人一样,去为了生活而奔波。
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和爱着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世界。
欧阳丽子明白,在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她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欧阳丽子记得,她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是19世纪两个最杰出的人。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查理·卓别林也说过,“海伦·凯勒的身体不是自由的,但她的心灵却是无比自由的。”
是啊!借用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锁住一颗向往伟大的心灵!”
欧阳丽子终于明白了,生活不可能像自已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别人说得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是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一个人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一个人也可以咬着牙走很长的路。
第39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