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争先恐后[1/2页]

一世骁雄 高粱河车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和州,右挟大江,左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除环于北,历来是南北交锋的必争之地。
      从七月开始,先是原和州司马被都督府派来的牙兵所擒拿,然后顺腾摸瓜在他家搜出了赵德玉的亲笔书信。紧接着和州州城历阳就陆续开始开来了大批援军,以及大批的军械和守城物资。
      而在看到对岸有异动后不久,大都督武安侯傅津川也赶到了和州城,巡视防务。
      和州刺史、司马、别驾。以及历阳县令都出门相迎。
      在于众人寒暄过后,傅津川婉拒了宴饮,而是直接让新任和州司马刘克明带路,看了看和州的布防、军械、粮草以及城外各处要隘。
      “刘司马。”走在前头的傅津川突然叫到。
      “末将在。”身后的刘克明立马应声道。
      “和州城能守得住吗?”
      “回都督,城在人在。”
      刘克明是在江南吴王作乱之后才就被任命为和州司马的。也是边将出身,骁勇善战,善守城,曾在陇右以三百人守一戍堡,抵挡青唐五千大军十日之久。
      他本来在除州任职,原和州司马因为通敌被杀之后傅津川直接火速把他征调去了和州,就是因为他善于守城。
      “人在城在,人死了,城也得在。”傅津川看着不远处的江水,头也不回的说道。
      “诺,末将必保和州不失!”
      和州的位置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关系整个江淮的战略态势。因此除了和州城原来的州中兵马,傅津川又调了安国军三个都的兵力,七千五百人加强和州的防守。并且让安国军使檀珲就率领安国军另外两都,驻扎在历阳背后的乌江,作为援引。
      而后命禁军的武功中卫万余人驻扎在庐州与和州之间的含山东麓,以呈掎角之势。
      武功中卫指挥使杜佑人称“杜大刀”,军中悍将,善用长柄扑刀,与傅津川也是旧识——做过老国公的护卫,跟着老爷子打过不少仗,治军和用兵的本事也得过老国公的指点。
      他麾下的武功中卫,有满编三个都的重甲步卒,训练有素,算是禁军之中难得的精锐。
      “都督放心,只要叛军赶来含山大营,我定然让他知晓我杜大刀的厉害!”
      杜佑直接拍着胸脯道。
      傅津川正色道,“拜托杜将军了。”
      “大都督客气,有事只管吩咐。”杜佑不到五十的年纪,中等身材,一双手常年握刀的手一看就是练家子才有。
      部署完这些之后,傅津川又去了靖南军大营,查看新军的训练情况。
      在这里主持练兵的是都督同知陆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各部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识别鼓角旗号。
      但离能上阵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八月底,傅津川刚回扬州,五郎和六郎,带着三个北境汉子,阿术烈、仆固怀安、乌思独吉,以及数百匹军马从运河乘船到了扬州。….傅津川还是来扬州之后,看到军马多不堪用,也就是他带着六百禁军的坐骑,还算是不错。
      大部分军马...在河西都是当挽马的料。
      于是乎傅津川让自己的两个兄弟带着三个马背上长大的汉子去了朔方的军马场挑选了数百匹军马,还顺带从上京城又带了一批军械。
      傅津川来到牙兵营里,亲自看了看这批军马,用尾指扫了过马耳,马匹灵敏反应让他很满意。
      这些军马都是傅津川准备组建一支重装骑兵的。在战场上,重骑兵的作用母庸置疑,但对兵

第一百四十四章争先恐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