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工队在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在李芳、张磊率领下又悄悄的回来了郭沙峁。不显山不露水的住在原来的院子里。既不站岗放哨,也不队列操练。而且严格封锁消息。武工队回来的消息。只有翟白小几个村干部,和几个放哨民兵知道。李芳嘱咐他们,消息严格保密,防止泄露。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日常用品的采办则由翟白小负责。到了晚上,武工队二分队成立三个小组,李芳、张磊、李强各领一组到赤尖岭、十字河、下会等据点周围村子里活动,打探消息调查敌情。余下来的人在家待命,回来后交流讨论,从中摸出敌人活动的规律。争取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这天赤尖岭逢集,赶集的老乡们从周围村子里来到这里卖几个鸡蛋换点油盐,买点针头线脑洋烟脂,村里人除了有货郎走乡串户时买点外,也只能到这里来。这里是鬼子确保治安区。鬼子把驻有鬼子伪军武装力量的据点叫确保治安区。有维持会伪组织,有伪‘自卫队伪汉奸武装的村叫‘治安区。而既没有维持会,也没有抗日政权存在的村子,我们叫游击区,鬼子叫‘非治安区。
      一般非治安区村子的老百姓,只要搜身后,没有发现有危害皇军安全的利器,是可以出入赶集的。而有抗日政权存在的村子,则称为匪区,敌人则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泯灭人性的反动政策。
      每逢双日,赤尖岭据点村里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李芳和两个武工队员化装成当地人,李芳穿着破夹袄,旧露棉絮棉裤。赤脚穿了一双‘碰倒山实纳鞋。脸上蓬头垢面的,双手抱着一只老母鸡。一看就不是个值钱人。来赶集的穷人想拿老母鸡换点油盐钱。
      而另一个叫老杨的队员头戴黑色缎子瓜皮帽,黑市布对襟棉袄,毛兰粗布裤子,春福呢面圆口鞋,白袜子,肩上搭着一白底篮条褡裢。紫堂面皮留着八字小胡子。像是个久跑江湖的人生意人。而后面跟着的是一个精干的年轻人三七分头圆圆脸。高高鼻梁大眼睛,一身灰布夹裤子夹对门袄,衣服合身又合体,年纪只有十七八。他是他的小伙计。
      赤尖岭据点的外围就是赤尖岭村,赤尖岭村因靠赤尖岭得名,而赤尖岭据点自然也就因村而得名了。在赤尖岭的村口站着俩个伪军,和一个戴日本旗袖箍的汉奸。他们负责搜查着进出赶集的人。
      村口岗哨边放了个大筐子,但凡带点货物赶集的人,不管鸡蛋,香烟、瓜果总得发进筐子里一些,孝敬老总。当他们看见李芳这般模样的一个穷人过来了,知道也揩不下多少油水,俗话说“三个饿狼也吃不下个没有”,便摆了摆手放进去了。再看了看又过来的两个人,一看有模有样的,或许还有些油水。“来,过来检查一下,”“干什么的?
      可有良民证?”“老总,我姓杨,是个小生意人,他是我的小伙计。”伪军“噢,原来是杨老板,来过来看看,”说着又叫了那汉奸一声,“王哥,过来照应一下,杨老板!”那个汉奸一听叫他,知道又来了个小有财了。让他过去下眼子了。
      “来看一下你的良民证,”老杨马上把良民证递了去。那汉奸眼皮也没抬一下。“过来先搜查一下身上吧!”两人过来被上下搜了个便。看看实在没有什么值钱东西。只好把搜出来的两包烟,随便一丢扔在筐里,便摆了摆手放行了。而汉奸脚跟前的筐里有鸡蛋,红苹果,核桃花生香烟,这都是从进出赶集做生意的人货中卡下来的。这里的伪军汉奸真是连蚊子过路,也能拔下一条腿的主。
      好不容易进来了,所幸李芳抱的那只鸡没让‘老总们卡去。他走街串巷,“卖鸡了,谁买我的老母鸡,”边叫卖边观察并记在心里。赤尖岭村并不大,由于处在十几个村子的中心地带。古时立集,就是为方便人们交易。
      日本人来之前,这里是闫老西岚县二区区政府所在地,有一所完整的小学校有完整的校舍,有个很大的操场。日本人占领后,把校舍,教室改造成兵营宿舍。并用围墙围起来。院墙外转圆挖了壕沟。把教室靠外的窗户也用砖头垒了起来。操场中间修了个大炮楼。学校院内四边角上修了四个小一些的炮楼。把这里变成驻一个日军中队,一个伪军中队二百多号人的重要据点。进出的地方安上了吊桥,平时没人进出时吊桥拽的高高的。进出口站两个岗哨。就站在这里。
      这里进可去兴县扫荡晋绥根据地首府。守可拱卫岚县政治军事中心东村。退可沿着公路直达太原。真是可进,可守可退的好地方。
   &nbs

第25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