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三顺来到河边的时候,乌日贡节已经开始了许久。
郝卫星和郝大力已经等不及先过来了,四下里虽然不至于人山人海,但也是乌央乌央的人群,在小河村就算是过年的时候,也没有这么热闹。
刘三顺一路看去,满眼只见乡亲们有的载歌载舞,有的捉对竞技游戏,左一堆又一波的,颇为热闹。
乌日贡节,是1985年开始的,但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就有这种类似的乌日贡大会,因为乌日贡的赫哲语意思就是“欢乐喜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三五成群相聚,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到了1985年的时候,才形成了一个全民族的大聚会。
这乌日贡节通常都是在赫哲族渔村内举办,充分体现了赫哲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大多以文艺节目为主,有民歌、舞蹈、乐器,还有一些体育竞技,和露天美食篝火晚会。
与其他兄弟民族想必,赫哲族的节日并不多,除了春节、正月十五,还有其他一些和汉族相同的年节,还有‘乌日贡节和“跳鹿神节”。
刘三顺正想拿出手机直播,忽然有人在河边喊他,转头看去,原来在河面上还有几波比赛的队伍。
身为渔民,在河上比赛自然也是重要的活动之一,一般来说,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箭等等。
这几项比赛都与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有关。
其中叉草球最具特色,是叉鱼技术的陆上业余训练。草球用湿草捆扎而成,玩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多个草球扔出一定距离,参赛者站在同一界线上,轮流用近2米长的三齿木杈投叉,多中者为胜;另一种是分两队,甲队先把球抛向空中,球落地前乙队若能叉中,就前进一定的步数,否则后退同样的步数,必由乙队发球甲队叉,先到终点者为胜。
此时此刻,在河面上喊刘三顺的正是郝大力,原来那边几条渔船已经准备好了,整装待发,准备进行一场划船比赛。
这比赛的船当然不是柴油船了,而是赫哲族独有的筏子,在现代用筏子在河面打鱼的人,除了老黑叔几乎已经没有了,但是在乌日贡节的时候,大家还是会把传统的东西拿出来,作为一种娱乐竞技手段,倒也属于是一种传统的传承了。
发令人在河边一声令下,哨子吹响,几艘船便同时争先恐后的冲了出去,船上的小伙子们奋力划船,岸上的人不断的加油助威,场面颇为壮观。
见此情景,刘三顺赶忙拿出手机,进入直播间,把镜头对准了河面上。
“老铁们,我现在就在乌日贡节的现场,大家都能看到吧,现在河面上举行的是划船比赛,其实就是我们以前用的木筏子,现在很少有人用了,打鱼的时候都是用柴油船,但是比赛的时候,还是这种筏子最好,这都是用桦木做的,在河面上又轻又快。”
刘三顺开始给直播间里的网友介绍乌日贡节,他的镜头一会对着河面,一会对着河边,一会又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着关于乌日贡节和赫哲族习俗的故事。
&nbs
第128章 划船比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