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5章 取舍之间[2/2页]

锦绣鱼图 吴半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不过用冷柜,倒也可以,反正他现在的规模其实也还很小,一个冷柜冻上几十条鱼,要是一天都能卖出去,销量就也还可以了。
      “你要这么说的话,确实也可以,不过长林哥,这冷柜容量有限,如果全装鱼的话,像这么大的根本也装不了多少,而且别的东西就装不了了。再说运输这块……我再问问镇上吧,看能不能做冷链,如果不行的话,咱们还是别轻易冒险,回头鱼是寄到了,都臭了,给人家退钱事小,关键是影响声誉。”
      刘三顺还是婉言拒绝了,不过也留了个口子,也就是说,不是绝对不做,而是要有完整的冷链运输,保证鱼的新鲜,不出问题才行。
      周长林答应了刘三顺,俩人约定好,再过个三两天,等运输的问题打听好了,再给他答复。
      临走的时候,在刘三顺再三推辞下,周长林到底还是把那两条鱼给带走了。
      他走了之后,刘三顺和郝大力商量了一番,觉得这件事倒是可行,而且小河村本来就是鱼村,卖冷鲜鱼也算是正对路。
      问题就是两个,一是速冻保鲜技术,他们没有设备,靠着冷柜,一天能冻几条?根本形成不了规模。
      二就是运输问题,在无法形成规模,又不能保障全程冷链运输的前提下,做这种事情,无异于找死。
      郝大力琢磨了一下,对刘三顺提建议:“哥,不如咱们把事业挪到镇上如何?那里毕竟快递更方便一些,而且人口基数也大,我看你弄这个快递点,也没什么意思,一天就那么一两个快递,不够麻烦的。”
      刘三顺却不同意,他说:“你别看小河村不起眼,咱们的实力,现在也就能在这里扑腾,去了镇上,不但房租要花钱,吃喝拉撒都是费用,哪有在家里省心还省钱?再说,咱们打的旗号是渔村原生态,去了镇上就变味了。”
      郝大力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他一向是敢想敢做,刚才周长林的话,已经让他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哥,你想过没有,卖鱼子酱这些东西,每天你都要不厌其烦的介绍,直播,互动,把我们渔村里新奇的一面给人展示出来,让人产生兴趣,实际上是很辛苦的。但是卖速冻鱼冰鲜鱼的话,就能省不少事,而且鱼这东西是常吃的,咱们现在粉丝量也上来了,卖点走量的速冻鱼,我觉得也挺好,起码不像鱼子酱,炒鱼毛,还有个制作周期,有点麻烦。”
      “麻烦是麻烦了点,但这是咱们的特色,你看网上卖速冻鱼的,铺天盖地的,但是卖咱们这种东西的,屈指可数吧?所以,你不能单纯看走量,再说咱们没有速冻设备,真空塑封设备也没有,用冷柜冻倒是行,但是温度和时间都不好掌握,回头弄出来的速冻鱼没有竞争力,口感不好,反而砸招牌。”
      “你说的也对……”
      郝大力仔细思忖了片刻,也就不跟刘三顺犟了,说道:“那你就有时间再去镇上看看,合适的时候再说吧,反正现在也还好,就一步一步往前走,要不然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蛋。”
      “就是,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刘三顺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在想,如果能便宜弄到速冻设备,卖鱼还真是个好办法,不过那样一来,有悖于自己传承传统文化的初心了,从鱼皮画变成卖鱼的,就变味了。

第75章 取舍之间[2/2页]